人到中年,越要立志

小时候,人们经常会问我,“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呀?”、“你的梦想/志向是什么呢?”

年幼的我对志向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但是仍然会有诸如此类的回答,

“我想要当一个科学家”

“我想要当一个大将军”

“我想要当一名医生”

“我想要当一个大官”

“我想要当一个大明星”

大人们听到后也可能只会相视一笑,顺带夸赞一句,“这孩子真有志气”,然后这个话题就过去了,没有人会当真,我们自己可能也早就抛诸脑后了。

这是少年时的梦想,天真而又烂漫。发乎于心,然而真正从小就遵循自己梦想的人却很少。

志向不是学生年代的事,越是人到中年,越要立志。

人越到中年,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越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选择和努力。

中年的刘邦,见到始皇帝的威仪,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呐喊,将高高在上宝座上那个人当做自己的志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惧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正是因为这一次又一次的不放弃,才有了“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歌声唱响于中华大地,才有了大汉民族的经久不衰。

人越到中年,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使命感。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底下战战兢兢。

27岁的苏洵从名胜大川的风光中回到家中,看到贤惠的妻子和懂事可爱的儿子,心中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他要为妻子撑起这个家,他要为孩子做最好的榜样,然后就是发奋进取,皓首苦读,写出了《六国论》、《管仲论》等思通古今,意接千载,针砭时弊,气壮山河的名篇,成为一代文坛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人越到中年,只要你还愿意起步,就一定不会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