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也难,其死也难!世事多不遂意,犹不能坦然无事,何况于生死乎?庄子作《山木》,亦不离于生死。其生也难,如雁之不能鸣;其死也难,如山木之不才。既如此,又何必执着于生之艰难?至于“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亦执着之甚也。古之论道者,多言无何有之物,莫不由此始?
市南子劝鲁候“吾愿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于今观之,犹为可笑也。享乐之事近,而生死之事远,俗人岂弃近而就远哉?故人不知所求,终无所趣。不过随世事变迁,就近安身而已。
孔子“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或有此事。然“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未免过也。道无欺,圣人尚不能免俗,何况于俗人?生死事大,儒道之争去生死亦远,而尽是毁誉之论,亦太失大家之风!
至于“昏上乱相”之论,亦求死之道也。庄子又何有此言?好生者不为此也。然亦有可论。阳子之宋,逆旅主人嫌美爱丑与此应也。何山木以无用生而雁雀以无用死?以境之变,以道无常。人处天地之间,一人有一人眼,一人有一人耳,设若二人同处一地,所见所闻亦不相同,何况于生死之事哉?设若一物无所不能,吾以彼为神而敬之,而他或以彼为魔而除之。故求一不死之恒道,古今未有也!
现在,互联网裁员闹得沸沸扬扬,稳定和能力互相指责。不过尽是世人随事逐流,不知己之所在;吵吵嚷嚷,不知己之所求。稳定是一个条件,是一个环境,很多人说国企、公务员稳定,可是国企和公务员也羡慕市场上的高薪。能力是相对的,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满足流水线(不仅仅指生产线)程序的能力,而不是所有的能力。所以,那些动不动就把能力拿出来说事的人,也怕是最没有能力的了。只有没有能力的人才会去想尽办法贬低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过那些名校生拉横幅维权的做法也确实是丢尽了中国大学的脸。人在顺境,无能也是高才;人在逆境,能不怨天尤人,奋力而为者方是能力。
古之无能者多矣!老子出函谷,孔子数穷而不得用,庄子曳尾于涂中,吴起逃于魏戮于楚,伍子胥悬于城门流于江河,文种死而范蠡落魄于江湖......此皆今所谓无能者也!有此无能者,故《道德》传天下,《论语》治天下,《庄子》论无为,楚人殉吴起,伍员作年糕,陶朱富敌国......
故能知山木之所以生者,未必知山木之所以死。能两知者,近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