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而简 崔毛毛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初秋虽然来临,但是暑热还是意犹未尽,要知道还有难熬的三伏天呢。
一到秋天,很多人都喜欢说“多事只秋”,为什么说多事之秋,有什么典故呢?
多事之秋多指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
语出:唐·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典故出处: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指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强调的是政局;指不好的事,而非用于说明个人事物比较多,用作贬义。
由来:“多事之秋”与我国古代多在秋天兴兵有关,我国古代的执政者,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多讲究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的前提下获取军事利益。军事行动自然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常常在秋天进行军事行动,故名。
“多事之秋”还来源于老百姓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我国是农耕民族,衣食住行,几乎都来自气候的恩赐。庄稼无水不收,但秋天农作物渐渐成熟,已不再需要太多的雨水,阴雨频繁反而影响作物成熟,造成籽粒空瘪,品质下降。到收割的时候,更是需要晴朗天气,以便于凉晒打场,此时秋雨连绵则严重妨碍人们收获,甚至毁掉丰收在望的庄稼,导致籽粒发芽或霉烂变质。不幸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好属于秋雨型气候,特别是中原一带,秋天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入侵,与逐渐退缩的暖湿气流交汇于此而形成降雨天气,因而秋季降雨常占全年降雨总量的六成以上。
秋天到了,明快昌盛的夏天结束,花草树木开始枯黄凋零,一阵秋风扫过,景色甚是萧条。人们不禁触景伤情。红楼梦中当然黛玉葬花,中国文人对秋天更是有种病态的迷恋,也是所谓的悲秋,也留下了很多了关于秋天的诗句,“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秋天的这种萧条的景色,引得人们伤感,让人消沉郁闷,情志不佳,不思饮食,进而影响到健康,容易生病,所以这也是“多事之秋”的另一层意思。其实这一切只是正常的四季交替而已,秋天季节更是有春夏没有的精致:金黄的树叶、皎洁的月色,还有收获的喜悦。
有人问什么季节最忙? 秋天,多事之秋;有人问什么季节最公平? 秋天,平分秋色; 有人问什么季节最简单?秋天, 一叶知秋; 有人问什么季节最爽?秋天,秋高气爽;有人问什么季节最暧昧?秋天,暗送秋波!有人问什么季节最阴险?还是秋天,秋后算账
更多有关执业药师、中药师学习,请关注“精而简医考网” 或(jejykw),接收重要考试通知,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