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代歌后李玟因抑郁症割脉自杀,引发大众对抑郁症的关注,我不是专业人士,对抑郁症的病因不了解,网上查找资料,大概是二个原因,一个是生物因素,抑郁症可能与神经递质不平衡有关。注意“可能”二字,也就是医学家的猜测,不确定的,说明抑郁症病因还没有权威的科学解释。第二个原因是环境因素,比如家庭变故、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等。专家说这是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解决吧。
说说我的二个患抑郁症的二个学生吧,第一个是小A,长的漂亮而文静的女生,家庭条件好,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公务员辞职自己做生意。小A小学成绩优秀,小升初考试失利,没考上理想的中学,跟她成绩一样好的好朋友考上了名校,小A一直懊悔自责,尽管如此,她还是很努力的,可惜成绩不上不下,我是初三担任她的班主任,不到一周我就发现她的异常,乖的有点不正常,不爱参与集体活动,不喜欢跟同学打闹,也不喜欢跟同学说话,只跟二三个成绩好的女生玩,一副冷眼看世界的倔傲。初三高强度的学习与超级内卷,不如意的成绩,虽然她的排名位居前十,但也只能考上最普通的高中,她开始频繁的请假,临考前一个月怎么做思想工作都不愿上学,几次家访见到我只是哭,一句话都不说,答应好明天来上学,结果第二天放我鸽子,后来家访也不愿见我了,知道我是来劝她上学的。填报志愿时,她只填了一个民办高中,普通高中打死都不肯填,她不喜欢公办学校的应试教育,她不屑于跟这些成绩平平,智力平平的同学上同一所高中。中考成绩放榜,毫无悬念达到普高线,一年后跟家长聊天,得知她休学在家。后来忙于工作没再跟家长聊天,今天彤彤竟然来学校看我啦,差点认不出来了,简直是个大美人,披肩长发,精致的五官,淡淡的妆容,与我侃侃而谈,讲她三年来的经历,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她说那一年的挣扎现在来看是一场亲切的怀恋,那一年她到处玩,甚至去打工,反正想干啥就干啥,随心所欲,玩够了也觉得世界无非就是这样子,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了,于是开始专心学习。昨天收到名校录取通知书,国内读一年,明年就出国深造!
第二个抑郁症的学生也是一个长的漂亮可爱的女生小B,性格大大咧咧的,嘴巴很甜,天天丽姐前丽姐后,喜欢热心的帮我做事。后来发现她对女老师都是这样,一看就是缺少母爱的孩子。家访时才得知她是单亲家庭,父母很早离婚了,母亲已有新家,她跟父亲住,他父亲是家暴男,对她要求极其严格,没达到要求就拳打脚踢,一次她身体不舒服去校医室检查,才发现身上很多伤痕。她的异常开学军训时就表现出来了,几次因一点小事发脾气,情绪非常激动,整个人瘫坐在地上,双腿发软无知觉,全身抽搐,声嘶力竭,安慰好久才平复下来。她父亲知道女儿的这种状况,我多次提醒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可能是经济有困难,也可能家长觉得这是小事,小孩子闹脾气而已,一直没有去看医生。虽然我们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老师跟踪疏导,可我们只能做心理疏导,不能药物治疗。到了初二情况越来越严重了,有一天她对我说:“丽姐,我现在看到墙就想撞,看到刀就想割自己的脉,站在楼顶就想跳!”可怜的娃,我顿感教育的无力,面对花一样的少女我竟然束手无策,不知怎样安慰她,只能轻轻的把她抱在怀里:“不要怕,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天塌下来有丽姐在!”我联系到她母亲,告知孩子的状况,希望她跟在母亲身边,她母亲同意了,今年她因重度抑郁休学了,老天啊,快来救救这个可爱的孩子吧!她转学后我辞去了班主任职务,从未这样无奈无助无力过,我知道自己要调养生息了。
纵观二个抑郁症学生,表现完全不同,一静一闹,我想这跟家庭教育有关吧 ,小A父母都是70后的大学生,家庭富裕,对孩子包容理解,有雄厚的经济去医院治疗和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小B父母离异,双方不但脾气火爆而且经济都很差,家访时真的被惊呆了,名副其实的脏乱差,刷新我的认知,小B哪里有家庭的温暖,糟糕的家庭关系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家庭是孩子温馨的港湾,父母的关怀理解包容是治愈孩子的一剂良药。希望社会对抑郁症患者多点包容理解,他们只是生病了,就像感冒一样,会好起来的,风雨过后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