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无处不在,因为问题无处不在。
刚刚登陆简书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按照以往的惯例,我用链接新浪微博的方式来登录,但遗憾的是始终登录不上。我很沮丧,也更加着急,因为很多童鞋在我建的专题里投稿,我必须去看。我尝试很多次,一无有所。后来我换了个思维,先登录新浪微博,然后再登陆简书,
问题解决了,只因为我改变了思维。
《改变》这本书确实很经典,其实昨天我就把这本书看完了,但由于快速阅读,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说群的特征以及引申的3个理论,很迷惑。今天开始尝试精读,重新阅读这本书。今天阅读第一,二章,发现昨日的困惑豁然开朗。
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个理论:凡涉及某集合的全部成员必然不是该集合。昨日我不懂,今天我明白了。说的什么意思呢?组织由个体组成,但组织并不是个体。举个例子吧,一个班级里的同学都是篮球运动员,这个可以。但“班级”这个集合的概念却不是篮球运动员。
我是这次读书会的组长,所以要关注大家的打卡情况。我发现很多童鞋做的特别棒,比如某童鞋写了一篇《与“改变”主题差不多的某本书》,我觉得很赞。他完全跳出了打卡的思维,把打卡变成了一次思维链接。其实这种思维,可以迁移到其他的打卡活动中去。比如说你可以把打卡变成一次卖萌,个性的展示等等。当然,有些童鞋直接摘抄本书。这也是可以的,因为写作水平有高低,尽自己最大努力就行。
14天读一本书,看上去很容易。因为这本书只有一百来页,但认真阅读,理解,消化,运用。14天又是很紧张的。
最后一个建议: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读。你可以用一句话,或者一张图,如果讲述一段故事,那更精彩了。
或许,你读改变的目的就达到了。明天我将更加具体的结合自己的例子来读这本书,敬请关注。
组长手记:
昨天说了,我这组人数众多,这是一种压力。但与此同时,我收获到了精彩的笔记。每个打卡记录我都会看,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去看看。这也许是共读一本书的目的,谢谢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谢谢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