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是“国脸”和“国嘴”,在群众当中的知名度是不用说了,他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新闻主播后, 屡获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政府奖一等奖、电视主持人最佳电视新闻主播奖、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第3届“华鼎奖”最佳表现男主持人等荣誉。他自2006年起任《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现为中共十九大代表、央视新闻中心新闻播音部主任。2019年出版了要介绍的这本《平均分》。
如此耀眼的业绩,如此开挂的人生,不用说,他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康辉自己也在《平均分》里说:
如果说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确实属于一种夸奖的话,那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确实常常得到这样的夸奖。
他特别乖。还在托儿所的时候,有一次他妈妈由于加班来接他迟了,托儿所教室的门都已经锁了,他却一个人在小床上睡得很香甜。
他特别有记性。小时候在夏天的傍晚,他会定时站在院子里的一个石桌上,给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唱革命样板戏,能把词记得一句不差。
他成绩特别好。小学的时候,学校荣誉室里边所有的奖状、锦旗,几乎每一项都有他的参与;中考成绩排在全市前五名;高考成绩也好得让班主任老是后悔,不该为了“双保险”把能加分的市级三好学生给了他,白白浪费了。
这些会让我们普通人觉得羡慕而不可企及。不过,读了《平均分》,我们会发现这“别人家的孩子”身上,也有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的地方。
他干过“坏事” 。小学的时候,他仗着自己在老师心中“永远认真完成作业”的好印象,“偷偷把作业本上前一天有老师批改打分痕迹的那一页撕掉,保留前面与今天作业一样的部分,只写最后一页,第二天当做作业交上去,竟数度成功,从未露馅”。为了听收音机里他最喜欢的电影录音剪辑,多次装肚子疼逃避上学,待爸妈上班、姐姐上学去后,悠哉游哉地抱着收音机享受美丽时光。他还“帮助差生”提高分数,在考试时把做好的试卷特意往旁边挪一挪,以便有人临时需要“参考”一下。为了看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已经上高三的他和几个同学旷课聚集在一个同学家里看电视直播,结果写了人生中第一份也是唯一的一份检讨书……
他有过糗事。他有过一次“鼻涕门”。在一次《新闻30分》直播当中,他的过敏性鼻炎发作了。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过敏性鼻炎发作会是怎样的感受。一般情况下,我们当然可以优雅地拿出纸巾,把鼻涕擤一下。但是康辉当时却正在直播,于是“擦或不擦”就成了一个问题。他决定不抬手擦,而是通过在低头时偷偷的吸一吸鼻子,尽量减缓鼻涕下泄的速度。但鼻涕还是挂到了鼻子下面,加上吸鼻涕时那种清晰的声音,已经与那条要闻一起,进入了千家万户。还有一次直播,刚刚开始走片头,演播室里一片小小的飞絮飞入了康辉的鼻孔,他刚要抬手处理一下,不料镜头刚好对准了他。于是,“新闻主播康辉当众挖鼻孔”就成了网络热点。他说,那个时候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有嘴也说不清”。
他遇到过挫折。他刚考进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时,一开始是学习汉语普通话的标准语音,在他看来,“那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枯燥机械、折磨人的训练”,他的语音总是不过关,总是被老师留堂,每堂课的最终他都近乎崩溃,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开始想是否该放弃”。他写道,“很多次熄灯后,在黑暗中,我都练习着转天去向系里提出转系申请时的措辞”。幸好,在一次次的反复中,他突然通晓了,“每堂课的煎熬,忽然都变成了享受,甚至在第一次全班的语音测试中,我拿到了唯一的满分”。
他出过差错。他说:“二十几年的工作中,即使我主观上未敢一刻松懈,客观上也总有失误的时候。”比如2008年5月13日凌晨,在进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直播中,播到一组外国领导人向我国发来慰问电的消息,不知怎么回事,竟将“慰问电”说成了“贺电”。他说,“这两个字脱口而出的一瞬间,我眼前如一道霹雳闪现,紧跟着冷汗涔涔而下,凌晨时分那难免的困倦一扫而光”。这种感受我们完全能够理解。
再如,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太空对接,同一天“蛟龙号”七千米级海试深潜成功的直播当中,他引用毛主席的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结果说成了“可上五天揽月,可下九洋捉鳖”。
这些差错,这些糗事,这些困难,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几乎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是不可能完美的。事实上,康辉也得到了人们的理解,特别是“鼻涕门”、“贺电门”等等的差错发生时,网络上的留言、评论、帖子,绝大多数都是对他表示理解和谅解。
但他毕竟还是“别人家的孩子”,他面对自己的这些问题并不是那么轻易地放过自己,而是一遍一遍的反复检讨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熬夜的疲劳、直播信息的纷乱等等理由都被他否决。他认为,“如果接受这样的理由,那就是对自己的纵容,对职业的不尊重。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在于不够专注”。
他说,“我提醒自己,无论如何不能滥用这些宽容和体谅,否则就辜负了这些宽容和体谅”。
也许这就是我们和康辉的距离,在别人原谅宽容他的时候,他想到的是要加倍的努力来消除这些问题,而不是像我们可能会想的那样,也宽容和体谅了自己。
回头来看他当年练普通话的历程,那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次次的反复”里,是坚持、不放弃:
我开始可以相信自己,我做得到,我问过自己,这是为什么?也许因为在那一次次的煎熬和崩溃中,我至少还在努力,至少没有真的放弃。
于是每当想放弃的时候,我18岁时的广院会告诉我,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这也正是他在《平均分》自序里评价天王刘德华的:
他最好的天分就是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
这个评价也正好用来评价他自己:
若论起天分,我便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在人生的赛场上,职业的赛场上,想不甘人后,也只有努力地去试每一个选项,在每一个选项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也许就能再站上一级台阶,一项一项,才能给自己拿到一个高一点的平均分。
这其实也正是我读了《平均分》后最大的感受:康辉一直做到了直面自己,正视自己,善于反思,然后步步为营,努力提升自己,虽说只求“平均分”,但始终在追求更高台阶上的“平均分”。
这也岂不正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吗?不正是中国女排所体现的精神吗?
对,我们必须“不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