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授二年级和五年级的科学,这次听了二年级《做一个指南针》一课,这一节课我自己也有过打磨,但是和上课的李老师教学设计上有所不同,李老师采用情景问题引入:找不到南北方向了,怎么办?从而引出课题—做一个指南针。然后简单介绍指南针的历史,利用视频介绍,找到指南针在发展变化中的共同之处—都有磁针,都能自由转动,为后面学生自己来做水浮式指南针做铺垫。
之后开始实验探究,在讲解如何制作磁针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磁针浮起来,可以采用什么材料,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材料,这样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讨论设计来进行制作。这部分我觉得李老师引导的很好,让孩子们经历设计、讨论分析、制作、反思的过程,初步感受技术与工程的思维方式。反思我之前的上课给孩子们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不利于孩子们的思维发散,在后面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李老师的方式,多给孩子们一些选择,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最后还拓展了现代的北斗卫星导航,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的进步,激发和鼓励学生去创造和探索。
五年级张老师上的《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课我觉得张老师最大的亮点是对于实验器材的改进,我自己在上的时候也是对书上的方式进行了改变,采用的是铁架台和铁夹子来固定针筒,量杯来接水,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现会出现倾斜的情况,导致水位计时会有误差,最后得出的数据存在一些问题,而且铁架台比较笨重,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首先是对于针筒放置和接水的处理,利用裁剪过的塑料瓶,让实验的操作变得更为简单。然后是对于操作步骤的引导很清晰,并且还使用了微课来进行说明,让学生知道该如何正确操作,也更利于后面实验数据的得出。接着是对数据的处理,因为操作讲的很清晰,学生的数据也非常好,再对后两个流出十毫升水的数据预测上,学生也是有依据的,但是预测不一定是准确的,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水流到后面速度越来越慢,时间是增多了的,这里纵向和横向对比数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水位高低对于水流速度的影响,从而发现第一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其实是不完整的,进一步将我们的结论补充完整:同一装置,同等水位,流出同等水量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
讲解完水确实可以用来测量时间之后再结合水钟来讲解古人是怎么让水能比较准确的测量时间的,分析水钟的结构和作用。最后联系生活,要关好水龙头,节约用水。提出思考的要求,为下一节课做一个水钟做准备。
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非常的好,让我也感受到了如何更好的去通过设计来讲好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