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原文:
行业研究 | 国内外主题公园的运营模式和商业逻辑
行业研究 | 国内主题公园的现状与趋势
行业研究 | 中国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与优势
1. 主题公园的落地操作模式
从线上走向线下:从迪士尼开始创办自己的动画公司开始,历经电影、电视、互联网、音乐和商品授权销售业务蓬勃发展,直到30年后其线下的主题公园产品才逐步发展起来。
从国际上来看,主题公园的投资分为了自建投资、合资投资和许可经营等三种模式。一般初涉海外市场时,往往采用品牌输出的方式,之后当其具备了市场经验,判断市场有利可图,也是果断通过重资产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海外项目的商业利益。
1.1. 迪士尼乐园
迪士尼乐园主要有两种模式:
- 许可经营模式:东京迪士尼乐园。日方OLC公司投资,权益也大多数掌握在日方手中,项目由华特迪士尼公司将迪士尼的相关知识产权许可给OLC公司,乐园的日常经营由OLC公司负责。迪士尼获得许可费收入,与项目营业总额挂钩。
-
“合资模式”:巴黎迪士尼乐园、香港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
迪士尼乐园由华特迪士尼公司与当地合资成立业主公司,并由业主公司委托管理公司进行项目日常运营管理。管理公司由迪士尼独资成立,直接负责乐园运营。
1.2. 环球影城
环球影城对主题乐园的经营主要有三种模式:
- 全资拥有自主经营,如奥兰多和好莱坞的主题乐园;
- 与其他公司合资,环球占大部分股份:如日本大阪环球影城,为环球与日本USJ公司共同拥有,环球控股51%,2019年将开业的北京环球影城也是环球将持股70%;
- 授权给第三方使用环球影城的名字和部分IP项目,如新加坡的圣淘沙是Genting公司全资拥有,环球影城仅授权。
2. 国内主题公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竞争格局
三大梯队:
- 单体投资规模极高的上海迪斯尼和北京环球影城,总投资分别高达55亿美元和65亿美元;
- 本土大型单一主题公园:长隆欢乐世界以及正在打造的太湖龙之梦,也分别达到百亿元以上;
- 全国复制的特色主题公园,如欢乐谷器械游乐、宋城演艺公园、海昌海洋公园、华强方特文化科技乐园等。
2.2. 凭什么成功
- 具备独特的研发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宋城因地制宜打造《千古情》系列演艺项目,华强方特依靠原创IP “熊出没”打造“方特东方神画”,长隆依靠水上项目和完善产业链成就竞争力。
- 系统化的管控能力:庞大的执行团队、独特的创意资源、系统化的管控能力。
2.3. 中国主题公园与中华文化的融合
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讲好中国故事,发展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游客欢迎的主题公园项目成为指导意见的重点。
文化认同是中国文旅项目的核心优势之一。中华文化渊源深厚,历史传统、地域风情、神话传说多种多样,取材主题十分丰富。而如何将地方特色风貌、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成为国内各个主题乐园探索发展道路的重要目标。
- 根植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华强方特,有唯美动人的四大经典爱情故事“梁祝”、“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有充满奇幻想象的神话“火焰山”、“哪吒闹海”……
- 城市化演艺布局:用当地文化讲述当地故事
- 华语电影IP为基础:园区拥有五大主题区域,分别为“星光大道区”、 “非诚勿扰区”、“集结号区”、 “通天帝国区”、“太极区”。
2.4. 华谊电影世界的运作模式
类似于迪士尼的“合资模式”,分为业主公司和管理公司(华谊兄弟实景娱乐)。这种模式的盈利模式包括:前期项目确定时的品牌授权费,项目建成后运营过程中按约定获得经营性收入分成,以及根据在项目中所占股权获得投资收益(不仅包括实景项目收益,也包括项目周边配套地产项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