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8一泓心理问答
问题一
A妈妈的孩子今年初三,男孩。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之前因为在学校与班主任发生了肢体小冲突,老师勒令孩子停课一周,妈妈向老师求情,还拜托其他科任老师帮忙求情,老师态度很坚决不让孩子上课。一周后孩子返校,老师以检讨书不够规范为由拒绝孩子上课,让孩子在教师办公室反复修改,孩子自尊心受挫和老师矛盾越来越大。后来孩子开始出现厌学、学习成绩极速下降,班主任也多次为难孩子,孩子感觉不被尊重出现情绪问题,休学了一学期。期间妈妈也和学校领导沟通,都解决不了班主任和孩子间的问题。现在新学期开学,孩子对学校依旧有恐惧,害怕学习跟不上,同学笑话排斥他,更怕老师,孩子也拒绝接受心理疏导,A妈妈一边特别心疼孩子,一边也担心孩子初三了学习跟不上,又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请问一泓老师,现在应该怎么办?
一泓:
第一个问题看来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大家看完这个例子之后你们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先说说感觉你觉得这个妈妈的画像会是什么呢。
我说说我的感觉,看上去这个妈妈是心疼孩子,但是能从她的这个表述中也能感觉到其实对老师还是蛮多怨恨和厌恶。“老师勒令孩子停课,然后态度很坚决,不让孩子上学,再让孩子反复修改检讨书,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挫。”其实还是充满了对这个老师的这个抱怨和厌恶豪。那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家长的作用来谈谈。我觉得孩子上学之后家长有一个很大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协调孩子跟学校跟老师跟同学发生的一些冲突和问题。
我觉得这是家长的责任。个人认为,这显然是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叛逆期,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顶撞、挑衅权威的事情和表现,其实这事很常见,可以说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呢?我觉得我们应该成为孩子和老师校方的一个缓冲剂或者减压阀,能替孩子来规避一些风险。现在孩子跟老师发生冲突了,然后老师很生气,学生有可能是冒犯老师或者动手打老师了,你想这个老师的愤怒,老师绝对不能接受这样的状况。你可以理解这个老师的心情?那家长这个时候怎么做更好呢。
这个妈妈和学校协调了蛮久,停课一学期了,通过这个做法孩子和学校的关系是更好了,还是更紧张了?是更恶劣了,还是更缓和了?这个问题是更变成一个死结了,还是说你做的促进了双方的相互体谅啊?看上去这个结果是不理想的。因为这个问题提供的材料也有限,我猜妈妈的心情还是站在孩子一边的,然后妈妈是觉得说老师处理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是错误的。
如果妈妈站在这个立场上,可能就很难协调这个关系。所以,有的时候我也跟伙伴们开玩笑说,我有人质在老师手上啊,我们要对老师客气一点。所以家长能不能理解老师这很关键,你要知道有些事情简单的用对错去区分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所以你要协调矛盾的时候,要试图理解冲突的每一方。然后你才有可能去调节这个矛盾。比如说老师,这种权威被挑战的愤怒,你可不可以理解?然后当时是发生了什么样的状况,孩子会做出这样的冲动,我们在理解孩子情绪的状态下能不能去规范协调孩子的行为?
这个案例呢,蛮复杂和严重的。孩子已经休学一个学期了。然后又是初三。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这个问题其实折射出的是我们家长在协调孩子和学校这方面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分享一个我曾经做过的案例,有位妈妈觉得一所学校特别好,就把孩子从原来的学校转学到她认为很好学校,但是孩子在原来的那个学校很适应,到了新的学校就种种不适应,而且老师也严格要求。这个孩子又很聪明,很有自己的主见,然后就跟老师发生了冲突,也是不去上学了。当然校方会采取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因为你不遵守学校的规定,就像我们这个案例中提到的这个孩子遇到的情况可能。比如说学校会用各种方法勒令他写检查,然后轮番找他谈话,然后可能还会有一些威胁的措施,比如说你多长时间不来上学就会有什么结果,所以这个孩子辍学和厌学的情绪就更加重了。我们在这个咨询个案中呢,就是主要是跟妈妈和孩子亲子之间做工作。所以在咨询中,其实发现一个是妈妈在保护孩子这部分能力上还有欠缺,就是当孩子跟学校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还比较弱小,不成熟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挡在孩子和老师中间。
来个有智慧的做这个缓冲剂和减压阀的作用,还有孩子厌学,老师可能只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像我们刚才谈到的这个案例。可能是孩子排斥这个学校的教学风格。还有呢,孩子可能对妈妈有怨言。因为妈妈没有征求他的同意,没有尊重他的意愿就给他转学,还有呢,我们了解到这个孩子的亲子关系,有些问题她跟爸爸的冲突非常大。然后呢,他觉得爸爸不够爱她不够关注他,所以这些问题造成孩子厌学不想去上学。其实有很多的原因,而我们在很焦急的时候可能只看到一点,比如说我们在这个这个个案中,我们只看到可能妈妈认为都是老师的错是,这个学校校方给的压力。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呢,其实可以综合来考量。如果我们只把这个眼睛盯在老师的错,然后想要去改变老师,这真的是个挺难的任务,因为老师在学校是权威,本身身我们就不可能改变别人,改变自己的孩子都困难,改变学校的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他的理念就更困难了。我们要考量,这个肢体冲突的细节是怎么回事儿?然后呢,一步一步他跟老师的关系是怎么恶化的?比如说。到写检讨书到了另一周,不让去上学到多次道歉,老师坚决不接受,通过校领导沟通也无效,我们有一个感觉就是,我通过我们家长的协调,这个矛盾不是弱化了反而一步一步冲突升级,变成一个死结解不开了,好像要把孩子逼到一个死胡同了。那我想这个过程中,可能还发生过很多细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这是我的总体感觉,当然很多是一个推测,说得不是很准确的地方,就请这位妈妈谅解,但是我们是想通过讨论这个问题,对孩子跟学校的冲突这样的事件中,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做一个讨论。说实话我的宝宝呢,也刚上小学,然后她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时候告诉我老师体罚学生,他非常害怕。有一次在学校门口他就哭着不肯进去,我们怎么去协调?我也试图去跟老师去沟通,我们每个家长肯定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但是你要知道老师的这套价值观,他不可能给你完全契合你的需求。你该怎么尊重老师,然后去找一个你们之间可以沟通的点。怎么样去体谅老师的那个愤怒,我觉得这个真的是很重要。我的宝宝从上幼儿园起到小学,我跟老师沟通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体谅老师,然后尊重老师,多说尊重老师欣赏老师体谅老师的话。
有朋友问我:这个不是拍老师马屁吗。我觉得现在老师真的很不容易,我们是几个人面对一个小孩,但是老师呢?他要面对几十个孩子,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普遍自主意识很强,所以老师其实是承受很大的压力和情绪上的挑战。学生学业压力的管理,摊上青春期的孩子,还要遭受孩子自尊心的考验,还得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如果换成我们家长,可能分分钟就崩溃了,所以你从这个角度能够对老师有些共性和体谅的话,你站在他的立场上能够真的体谅老师,这才是一个你跟老师包括跟校方沟通的基础。
我觉得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比如说,我们是跟老师道歉过很多次,你道歉时,你去想想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心情和情绪状态是什么呢,你是害怕的害怕老师制裁你,还是说你表面上向她道歉,其实心里很怨恨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的儿子。如果是有这样的情绪状态其实都不是一个好的状态。如果你不是一个好的状态的话,其实那个沟通的效果,打折扣也是很正常的。比如说你是那种担惊受怕的状态去跟老师沟通的话,那老师可能会更要挟你更强势。
如果你表面上跟老师道歉,因为你不得不屈服于他,但是你心里想的是:这个老师太糟糕了,用这么残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其实你是言行不一的。真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共情和考量这个事情其实是我们解决矛盾的一个根本的态度,推荐大家去看看非暴力沟通,我觉得我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上学到很多处理这些矛盾调节这些问题的方法。
不要只共情孩子,不真诚地共情老师;一边倒的心态很难有效解决冲突;孩子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尊重老师、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何道歉、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买单;
过多“心疼”孩子,可能会弱化孩子的自我负责意识;替孩子去道歉,也不见的是老师想要的能平息他愤怒的结果;
如果我是老师,我肯定希望得到孩子的真情的道歉。如果这个冲突过后家长做了协调两方面去处理的情绪。然后双方都不在一个激动的情情况下。然后这个孩子能在一个相对比较正式的场合向老师道歉。那么老师可能会教训他几句给他讲一些道理,最后接受他的道歉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现在,家长替孩子去道歉,如果你是老师,你觉得这是你想要的结果吗?如果我是老师我可能会想,这孩子肯定还是不服气呢,肯定就没有真心觉得他错了。你想一个老师,之所以采取这么严厉的制裁措施,肯定是要让这个孩子为他的行为买单。
问题二
B妈妈的烦恼:女孩9岁,缺乏专注力,上课容易走神,学习缺乏主动性,做作业的时候特别磨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对什么都无所谓”,慢吞吞,老师经常跟妈妈告状。刚上三年级的时候因学校作业量增大,近半年来孩子特别排斥做作业。妈妈应该怎么引导孩子重新爱上学习,提升上课专注力呢?
一泓:
第二个问题,推荐大家也去看《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书有讲到一句话:专注力根本就不需要培养,你只要不破坏他就行了。
有的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一些指导,其实都是一种打扰和干扰。我们对孩子的一些鞭策,其实都是对孩子的干扰。老师反馈说这个小孩对什么都无所谓,那你想想老师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我猜的这个老师可能用了各种招数,比如说她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觉得这孩子不够认真,不够听他的话,不够重视学习,他可能用各种奖惩的方式恐吓威胁,惩罚或者敲边鼓,然后孩子不为所动,所以他才得出一个结论说:你家这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无所谓,可能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啊,你想想,尤其现在的孩子其实每个孩子自尊心都是很强的。我的女儿刚上学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状况,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上任何的幼小衔接班。所以他刚入学的时候。这个拼音显然就跟不上,而且写字呢,我们之前也没有练过写字也很少让他写字认字。所以他的这个拼音和写字。就是明显的跟不上。那你要想想老师的目标是什么,老师,他要在乎的是分数。这个分数是跟他的绩效奖金挂钩的,所以他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让孩子把这个分数提高。打比方,我的女儿,她自尊心很强,很敏感,也挺聪明,所以她当天听到老师用鞭策或者惩罚的方法对她,这个很有主意的小孩儿是会有些情绪的,所以你想想。我猜这个无所谓,其实是孩子对自己自尊心的一种保护。就是我做不到,然后我就要挨批评,那我只能告诉我自己说我不在乎,我不重视这个,那就伤不到我了。我们的目标是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对不对,然后专心的去完成功课,对吧,那么我们如何去鼓励孩子如何让孩子。把这件事儿当成一件有趣,他喜欢的事呢,既然你用了鞭策,孩子无所谓,那就说明这个方法可能是无效的。如果你再一味地用下去,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者其他的反作用。
我猜这个孩子无所谓的这个态度,很有可能是我们说教太多了,大家去想想是不是。你说要的越多,孩子越听不进去,你讲了一大堆道理,自己都被自己都感动了,孩子则是左耳进右耳朵出或者是根本连进都没进,说得多了之后完全他就对你的说教,鞭策,恐吓威胁都已经都有免疫力了,所以这个方法就是无效的方法。然后我建议我们改一改用用鼓励的方法。而且呢,你批评的多了说教的多了,孩子在学习这方面他找不到成就感,他就更没有动力,你要知道那么小的小孩儿,你给他说叫讲一大堆大道理,其实真的起不到太大激励的作用。关键是让孩子爱上学习,让他觉得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享受。
如果一个孩子他没有自尊心,自信心,他是不可能学习好的。然后他再去写作业的时候,他可能就更厌恶,因为他找不到成就感。然后一写作业,一学习他就觉得是件苦差事,然后别人又会批评他。然后妈妈会很着急,老师会就是很不喜欢他。所以就会恶性循环啊。
孩子拼音不行,我听了朋友的建议,我给孩子买了一套书叫魔法拼音果。然后把这个拼音全部都编成了故事,我们每天就做游戏讲故事,讲这些拼音的书。我们不是很枯燥的去一遍一遍地抄那个拼音啊,去做几个音节的拼拼写,没有做机械的训练,因为你想你们家的这个孩子也是八九岁还小呢啊,你让他做枯燥的这种刻意练习很痛苦的,其实现在ipad上有很多app,比如悟空拼音,悟空识字。他把所有的拼音识字都变成游戏了,可以打电子游戏的,所以孩子很喜欢。通过这些好玩儿的方法,孩子就把拼音和识字的这个关过了。
我们尽量把这个孩子学习的这部分变成一个挺有趣儿的事儿,她才会有兴趣。如果他在学习这方面这部分有点受挫,那你可以挖掘他喜欢干的事儿。然后去鼓励他。不管他是打球啊,还是爱弹钢琴,还是有什么样正向的爱好,尽可能的让这个孩子玩高兴了,这个孩子他才有动力。学习你想是不是你天天被骂着。然后被教训着,然后再逼着去学习,那个肯定学不好的。
还有就是鼓励孩子。我有一个担心,九岁的孩子,现在厌学。那有可能会让这个孩子慢慢变成一个自暴自弃的小孩儿,我不相信孩子是能力问题,我觉得一定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到了一些伤害和一些打击,然后让他自己没自信了,所以其实鼓励特别重要,就是他一点小小的进步,今天有比昨天更努力,昨天是要催着他才去写作业,然后今天自己主动去写了,或者说昨天错了八个字,今天只错了七个。你可以鼓励他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也可以鼓励他有努力,也许成果没那么快出来,但是他又努力了你就要鼓励他。
鼓励要具体,就是他到底是好在哪儿了。记得有一次我的女儿也是跟老师发生了冲突,老师批评她,她很挫败,后面我做了一些协调关系。有一天回来我就跟他说,哪个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最近有进步。然后我女儿很淡定的问我,老师说我哪方面有进步。你看要鼓励孩子,一定要具体。“你很棒啊”,“你很赞啊”这种空洞地表扬就没有含金量,所以鼓励要具体还要持续。
把学习尽量变成件好玩的事情,尝试每天鼓励孩子;替孩子挡住老师抛过来的压力,不要转嫁压力给孩子
现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会给家长很多的压力,会把家长搞得很焦虑。国外的老师都是跟家长夸孩子,我们国内的老师都是跟家长投诉孩子,告状,把家长都搞得很焦虑。好像我们的孩子都是问题小孩儿一样。所以家长一定要接得住这个压力,不把这个压力直接转嫁给孩子。你想想这个孩子在学校已经承受老师给他的压力了,然后老师在跟家长唠叨一番,把家长搞得焦虑之后,家长回去又盯着孩子在数落一通,叮嘱一番,那这个孩子承受的就是双重压力。所以我们家长得接住这个压力,给孩子留一个空间,让孩子自己来处理自己的问题,然后多给他一些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