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建筑规模之大、规制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在中国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武当山古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主次有序。选择建筑位置,注重周围环境,讲究山形水脉,聚气藏风,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现存的有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和玉虚官、玉龙宫遗址以及大量庵堂、祠堂、岩庙等,共有古建筑200余栋,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其中紫霄宫高18米,宽30米,进深12米,面积为350多平方米。众多的建筑中,用材广泛,有木构、铜铸、石雕等,都达到了极高的技艺水平。
主要建筑有: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金殿是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度。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桷际,悬盘龙斗边镏金牌额,上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都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出中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1961年3月4日武当山金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