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15)
今天早上早读,我们重复读《大学问》中的这句话:良知所知之恶(e),虽诚欲恶(wu)之矣,苟不及其意之所在之物实有以去之,则是物有未格,而恶(wu)之意犹为未诚也。
初读,读到的是字面意思:阳明先生说过“知而未行,只是未知”。今天读诵内容,我理解为“恶(wu)而未去,不是真恶(wu)”。
多次读后,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自己有时间和爱人意见不合,看到了自己对爱人的挑剔和不尊重。但是,老是格不去。想让韩老师给予指导。
事情是这样的:我爱人爱好《易经》,日常生活中常和一些易友讨论。我对爱人一打电话就是几个小时,内心不满,认为他是务虚。还有,爱人在饭桌上爱谈论国家和世界大事,俄乌战争,美国无赖等等。我认为他高谈阔论,身边的事还没有做好,还谈什么国家和世界?以前一听到他谈这些就想动气,现在通过学习能“忍默得”,不说话不回应。但偶尔哪一段话还会触动我内心的那颗“种子”,也就是“意之所在之物”,引发我不好的情绪。因为这样的事也多次和爱人闹得不愉快,知道自己应该尊重爱人,但这个“物”还是不能彻底根除。希望韩老师给予指导。
韩老师指导说:你爱人给易友打电话,时间长,他爱谈世界和国家大事,你听完怎么了?
我回答:我心里会不舒服。(其实听到这里我已经明白了:不舒服,是我自己起的意。跟别人无关。我只需要看住我这个不舒服的意就行了,能格掉更好。)
韩老师说:你心里不舒服,改正的应该是你自己。
韩老师继续指导:务虚怎么没有用?马克思、恩格斯务虚却指导了世界工人运动,给世界指明了方向。你说什么有用,咱们几个老娘们天天早起聚在一起读读书,挖挖自己哪不好,你说有什么用。
我心有触动。爱人务虚虽与马、恩无法比,但是在饭桌上,他满怀热情地讲一讲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家里有说话声多好呀。不比吸烟、喝酒、打牌强吗?这些看起来好像都是务实的。
韩老师说:你认为有用就有用,认为无用就无用,你不是简单粗暴,强加于人吗?还有我们这些读书小组的老娘们,普遍存在身段在上面高高架着,对另一半太苛刻,要求多。得从爱心做起。
韩老师点到了本质上:身段在上面高高架着,轻看爱人,这才是我内心真正的物。这个物不格,这颗种子不去除,它早晚还是会发芽。
我反馈了我的收获:
1.务虚也有用。《道德经》非常推崇无,无中才能生有。我认为没有用,反映了我的急功近利。我需要做的是让自己放轻松,把节奏慢下来。
2.珍惜身边人,从爱心、尊重开始。
3.不要简单粗暴的给出自己的意见,多听少说少评判。
4.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不赞成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尊重别人的话语权。
5.放低身段,多向爱人请教问题。家中事情多,多让爱人做主,我往后退。这个是最根本的。
今天早读破了我的“务虚没有用”的执念,也抓住了我这个意背后的我的物“高高在上,轻看爱人”。我很高兴。我会改正。
上午,学校公布竞赛名次,我带的一个班,得了一个二等奖,奖金800元。考试前,爱人预测我会得二等奖,我把结果反馈给爱人说:发奖金后,给他发200元红包表示感谢。爱人很高兴,回了一个表情:真不错!
(20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