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在周朝,射箭是“六艺”“礼乐书御射数”之一,六艺是当时贵族们都教育内容。之所以称为“艺”说明,这项技能有很高的要求或者说造诣,可堪称为一门“艺术”。究竟“射”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大家听说过“百步穿杨”,将近100米的距离处,可以射到杨树叶上,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站在百米外,别说杨树叶啦,连树枝可能都看不清,甭提用箭射到了。怎样才算达到“射艺”?,有这样几个标准“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简单来说,“白矢”就是箭速快,射力大,“嗖~”射穿把心,箭头上还戴着把心上的白;“参连”乃4箭先后射出,箭箭相连,后面箭头对前面箭尾,犹如珍珠串一般;“剡注”则指,抬手就射,基本不用瞄准,仍然射的很准,有点相当于今天我们看射击比赛中的飞碟速射;“襄尺”,是强调了个礼仪,与长者,尊者,前辈一起射是,自己得退后一尺的距离,以示礼貌;“井仪”,是指4箭皆中把心。
话说列子学习射箭,唉,有一天终于可以射中靶心了,便跟他的老师关尹子汇报了一下,他肯定有些兴奋。这关尹子听了很平静的说“你真棒!那你清楚为什么射中的原因了吗?”,瞧这老师当的,看来不一定是关尹子教的列子,或者教的时候也没告诉人家该怎么射,老师够省心的,不像咱们现在,“老师又没告诉我,我怎么会啊”。列子很老实“不知道啊”,回答也没错,心里也许再说“您没告诉我啊。”关尹子又说“这样不行啊。”列子也不敢问了,关起门来,又练了三年,终于通了,才敢见关尹子并汇报了自己的情况。关尹子还是那句话“你真棒!那你清楚为什么射中的原因了吗?”这回,列子说“明白了。”关尹子这才说“行了。你守住其中的道理,千万不能忘了。不光是射箭应该这样,做人做事都是一样的。咱们大多数人都是今天看着谁发财了,成明星了,明天看着谁破产了,倒霉了;当成看戏,看个热闹,其实,弄明白导致这些的原因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那句话是这么说的,守而勿失,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如此。是以圣人不察其存亡而察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