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有“销售不要跟客户相处得过于亲近的原则”,那会增加交易成本。
是的,在任何场合都是这样,过于亲近的关系会让我们失去拒绝的能力,也容易让人冲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使关系再亲密,也别失了分寸和理智。
感慨要从今天早上说起。
(背景资料:这边疫情挺紧张的)
今天周五,我第一节课时间在9:30,不急着起床,打算赖一会儿呢。
然而,6点多的时候醒来享受了一回“头一天吃药,第二天通便”的便秘人为数不多的畅快之后,拿起手机就不放了。没错,当代人通病嘛,你是不是也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
看到微信有消息,嗯…
我的交际圈子小,微信中更是没什么人来往。一看有消息,我迅速点进去,玩手机的速度也能反应着些什么。
发现前天傍晚因家事请假离校的同学跟我吐槽说,本来跟导员说好了,离校后,要拿着检测报告让回,但她现在拿着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也不让返校了。没有办法,只能托舍友帮忙带书到校门口。她很生气。
让她更扎心的是,舍友跟她说,
“虽然我知道没什么事(指的是疫情状况),但万一呢?我先给导员说一下,以免怪我们私下见面”
我说话直,虽不会太生硬,也不说违心的话。
所以直接跟她说,你也别气,她可能也怕,其实能理解。不拖泥带水安慰,但加一个温馨的表情来缓和交流状况。
然后她说了一句“这个舍友是每天和她在校园里一起来往的人,但凡那个人换种方式说出来,也不至于让人那么难受———真的扎心”
我是一个挺敏感的人,面对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
如果是我让人帮忙,首先我会一口气地把前因后果敲打出来,然后询问能不能请帮忙,之后再说让其帮忙放在门口(两人不直接接触)。
要把别人的顾虑解决掉。不然为什么要人家能放心地帮忙呢?
这是成熟的处理方式,还是我太敏感?与人交往总是不太轻松随意了?
如果是因为两人关系亲密,所以感到难过,只是徒增心理负担罢了。
就此事来看,被请求帮忙的一方,处理地挺对,我觉得。
这个同学她本身并不是坏心眼、自私的人。只是她没有想那么多,没有那种由敏感带来的处事较为周全的意识。
我的思考与感受,源于我做过事件中的被请求方。对方的不周全和不能理解我,让我虽无大恨,确有过伤心
以上算是一个从主动请求者角度出发的故事,下面从被请求者讲一个。
我之前帮人带饭,打包总要有1毛的额外包装费。
我没跟人要过,一来觉得不值得,二来也为了人际交往的“好看”。
有一次我看到别人带饭,有零有整地要会自己的钱,我承认,我心里难受了。我不怪别人,只赖自己。
我把握不好交际分寸,敏感带来的体贴伤害自己。
但我可不是一个甘甘受现状的人,
后来我给人带饭,也要得有零有整,煎饼果子5.6,杯粥2.6
但是那个人竟然没给,唉伤害宝宝小心思了。
我跟舍友说,让人帮忙,不能让人吃亏不是?
她说,嗯嗯,学到了
哈哈,都没什么大事,真的,开心真的很重要。
早上拉开窗帘,见见亮光
之后穿上带有洗衣液香味的衣服,
美美地洗漱,吃饭,
然后学习,
一切都正好。
最后,
愿我们都能开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