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朝霞还未完全褪去,仲夏的热气已经上来。刚刚苏醒的小镇,潺潺的河水和着青石桥上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叫卖声“卖莲蓬哉,莲蓬头要不要”。空气中弥漫着从粉墙黛瓦中渗出来的炊烟,柴木的祷告,饭食的满足。
“大伯,这个莲蓬怎么卖啊?”
“十块钱两个,小姑娘侬拿两个去,要吗?”
“好啊。”
早晨唯桥上的清风是最舒适的,还带着一丝从河水中透上来的凉意。忽地一阵微风,好似少年般轻佻,将发丝吹起,夏木很自然地把散发别到了耳后,露出白皙的面庞,映着朝霞显得越加红润。
夏木递过钱接过莲蓬,微微一笑示意,便转身走了。清晨的小镇人来人往,时而必须侧身而过,时而伫立让行。悠扬的小镇,很少住着年轻人了,人们都往城市里搬,反倒使这里保持了几十年前的习惯,只是房屋更新了,路更宽了,人,也老了。
嗯?裙摆似乎扫到了谁,夏木往边上侧眼瞧了一眼,是个穿球衣的少年,估计是刚运动完吧,脸上还挂着汗珠。这里很少能见到同龄的人,两人对视了一眼,目光也就离散。
盛夏的阳光哪怕是六七点的朝阳都是那么炽热,微微走两步额头就有一层薄汗,夏木紧了往回走,绯红的脸染上朝霞,衬在她墨绿色的长裙上,宛如家家门口的莲花走下桥去。
夏木回到家,这是她外婆家。每年暑假,她都会来这里,只有这里比较清净,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没有灯红酒绿。
“夏夏回来了啊。”外婆在家门口小河边的石板上洗衣服。
“嗯。我买了两个莲蓬,放里屋的桌子上了啊。”
走上阁楼,江南的夏季还是有些闷的,有时候气压低的喘不过气来。夏木打开电扇,空气被哗啦啦的带动,总算有些凉快了。从后窗口望下去就是刚才的那座桥。太阳渐渐升高,集市的人也渐渐散去。在这里,过了九点集市上几乎就没什么人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夏木不自觉地看向了那座桥,竟不自觉回想起刚才的那一幕。
夏木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唯有几本书打发着时间,桌上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可是夏木几乎不去碰它,以致上面积了一层薄薄的灰。手机也放在桌上备受冷落。
一天天又这样的过,夏木是个能静得下来的人,在这里哪怕没有朋友,也能与书为伴,乐在其中。每天倚窗读书或者搬个椅子坐在弄堂中间,乘着无节奏无规律的风,过着看似重复的日子。
人的一生要擦肩而过几百万个人,有些人再见了以后就再也不会再见,每个人在你不同的阶段出现,陪你走过很短很短的一段时间,只有一个人会陪你走到最后,也许还会早你离去,但是他生命的后半段都是你。
夏木相信有缘终将会再见,偶尔想起那日清晨,倒也是给简单的生活增添了一丝奇妙。
每天早上,夏木都从不同的路出门去散步,看着乌篷船从桥下不紧不慢的划过,卖水果的和卖蔬菜的大伯老太步履匆匆,去晚了就没有摆摊的地方了。夏木散完步会去早餐店买点早餐然后带回家再吃。她从不在路上边走边吃东西,同学们都笑她太淑女了,她也就一笑置之,个人习惯罢了。
咦?又是他。夏木心里不知从哪里流露出的喜悦。他在买早饭,夏木也快步走了上去。
“阿轩,今天要点啥呀?”老板娘操着一口外地口音,笑着问。
“今天给我拿一客灌汤包,然后一样一杯豆浆。”男孩儿冲老板娘笑了笑,然后似乎也注意到了身边的这个女孩,多看了两眼转身骑上单车就走了。
夏木走上去不敢直视他,假装不经意地用余光瞥他两眼,若无其事的看着早餐店门口的招牌。哦,原来这个男孩每天都来这家早餐店买早餐,原来他叫阿轩。“老板,给我打包一碗馄饨,谢谢。”夏木拎着早饭就走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暑假马上就快过去,马上就要回到学校,回到那个车马喧嚣的大城市。又走过了一个夏天,马上就要毕业,下半年又会遇到什么呢,会遇见谁,谁对未发生之事都会有憧憬,人生的旅途总是那么奇妙,给人不经意的惊喜,一丝波澜,也许不足为外人道。想着想着夏木又走到那家早餐店。老板娘手里忙活着,抬眼看了一眼夏木问:“小姑娘,今天要点什么呀?”夏木微微一笑回答:“今天给我拿一客灌汤包,还有一杯豆浆。”
二
阿龙家在安徽农村,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作为长子,势必要承担更多,阿龙读到初中就跟人外出打工去了。事实上这里的青壮年几乎都只读到初中,然后就由叔伯带着或者同乡几个结伴去外地打工。
今年阿龙就十六岁了,十六岁在农村算是半个壮年,儿时的小伙伴陆陆续续走出了家门,走向城市。阿龙在过年的时候听回乡的叔伯说福建那还缺着人哩,阿龙早早的就想好了,叫了几个同学,简单整理了下行装。母亲一百个不放心,儿子第一次出那么远的门,千叮咛万嘱咐。阿龙第一次离开农村,以前听着那些年长的叔伯兄弟讲城市的繁华,阿龙想也要出去看看,可这真要走了,也不舍年纪渐渐大了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心里对传说中的大城市也有些害怕。
兄弟几人来到福建,也做了几个工地,过年的时候带回去一些钱,父母看着自己儿子在外面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也是高兴,母亲眼里竟有些泪水。阿龙这几年在外面壮实了不少,身体也彻底长开了,母亲每每见到儿子又结实了,总是高兴。最近两年回家,村里的那些婶婶姨母的闲不住也开始往家里做媒介绍姑娘,隔壁村的玲芳长得也不错,屁股又大又圆,能生养,可是每次问及阿龙的意见,阿龙总是拒绝,亲戚朋友们也开玩笑说阿龙这是在外面找好了媳妇吧,阿龙也否认。父母也就不催了,知道阿龙从小懂事。
今年是阿龙的本命年,出门前母亲特地织了一条红围巾让他带上。阿龙说不喜欢红色,哪有男人带着红围巾干活的。母亲还是让他拿上,不戴,就放包里。阿龙拗不过就拿上了。
今年工友老谢带来了他的女儿——桂琴。桂琴在餐馆打工,偶尔来给他们做做饭。桂琴做的饭特别好吃,每次阿龙都要比平时多吃一碗,桂琴就笑着看着几个男人喝酒吃饭侃大山。
来了几次以后,老谢就问桂琴,有看上的吗。桂琴害羞地笑着低下了头,摇了摇轻声道没有。老谢觉得姑娘已经芳心暗许了,问真的没有吗。桂琴就不说话了。老谢也就不逼问了,心想着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了。
这天,家里给阿龙写了信,说妹妹考上大学了,老师劝她读下去,让阿龙给拿个主意。阿龙立马回信:“一定要让妹妹读下去,好不容易都读了高中了,怎么说也得读下去。现在我在外面干活,平时省点,也能给妹妹凑个学费。”母亲现在把阿龙当顶梁柱,凡大事都要过问阿龙的意见,怎么说也是城市里见过世面的,既然阿龙都说读那就读吧,咱家也能出个知识分子。
从那天起阿龙比平时干活也更起劲了。桂琴偶尔拿来饭店里剩下的菜,给大家开开荤,有回桂琴拿了盒糕点给阿龙,还不忘嘱咐一句,只给你一个人。阿龙不好意思地拿着,连谢谢也忘了说。有时候老谢让阿龙帮个忙,阿龙也二话不说,像是在报答桂琴的那几盒糕点。有时候,吃完晚饭,工友凑一桌打打牌,阿龙是从来不参与的,桂琴就陪阿龙出去散散步吹吹风。工地里谁都知道阿龙跟桂琴好上了。
马上又到过年。今年,阿龙不只一个人回来了,还带了个姑娘,虽说早已写信告诉父母,要真把新娘子领回来还是格外高兴。两个人去阿龙的老家办了喜酒,两家人都高兴,亲朋们看着也开心。从此夫妻两人同进同出,工地那边也有老谢照应,虽然艰苦,但也温馨。
桂琴怀上第二个孩子了,阿龙家里决定别让他去工地了,太辛苦,家里照顾不过来,妹妹出主意学个手艺开个早餐店吧,就去现在妹妹家那,条件好些,虽然不在城区,但是很近,交通方便,也有个帮衬,过个小日子也挺好的,以后父母也搬过来住。
阿龙心里想着也好,就是老谢那要孤单一些了。
三
阿香好不容易靠着助学金和家里借的钱读完了高中,现在又考上了大学,不知道是喜事还是坏事,家里没有那么多的钱来给她读大学了。最后,母亲还是决定给她读完吧。
阿香懂事,上大学后不停的兼职赚钱,自己也省吃俭用,一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那时候女生都开始爱美了,可是阿香也没有多余的钱来买一件。阿香每日除了上课就去兼职打工,几乎很少和班里的人来往,每天也一个人去吃饭,别人都叫她“独行侠”。阿香读的是经管系,系里有一个万人迷,长得很是帅气,这样的男生阿香自然也喜欢。许多女生都追他,他也不为所动。
“你好,你是阿香吧,我是林浩,隔壁班的。”阿香正吃着饭,听见一个男声在跟自己说话,抬头就看见了林浩。阿香有点受宠若惊,尴尬的笑了笑轻声说了句你好。大学那么久几乎没有人主动靠近,这次更是林浩,阿香心里还是十万个紧张。两人打了声招呼就分开了。于是,阿香经常能在食堂看见林浩,林浩看见她也会主动过来和她一起吃饭。三个月以后,林浩就跟阿香告白了,阿香开心极了,多少女生眼红着呢。第二天,阿香买了今年第一件新衣服,她觉得她应该穿的好看点。
恋爱的阿香并没有放弃兼职,反而更加努力,因为她想买一些自己的东西,每天出门更有动力。
女生们一定觉得林浩马上就会甩了阿香的,毕竟两个人太不合适,可是不知不觉就大四了,这些女生们也没闲着谈恋爱,毕竟不会真等着林浩的。毕业了,林浩回了老家,阿香要不要跟过去呢,阿香问了父母的意见,父母觉得想去就去吧,女大不中留。阿香就和林浩回了他家。他家也不是在大城市里,是在郊区外,两个人就在市里找了工作,阿香就在市政府里当了一名会计,小日子过的也都不错。
过了两年,阿香也没有生孩子,公婆父母都开始急了,慢慢开始催找偏方上医院。这个时候,母亲打来电话说阿香的嫂嫂怀孕了,哥哥嫂嫂要一起来她这里,让她照看着点,阿香满口就应下了。过完年没多久,兄嫂一家就来了,阿香给他们找房子,偶尔照顾嫂子送点补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久,阿香也怀孕了,这把两家人高兴的,都说有带子一说,没想到还真有了,也了了两家多年心愿。
没两个月,哥哥嫂嫂的早餐店就开起来了。
十月怀胎,阿香也生下个儿子,取名阿轩。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