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借用这样一句很网络的话,做题目。是今晚和一位美术教师的交流中一下想到的。
今晚和我们一位很有才气的美术教师张老师的对话中,聊到她这学期美术课想设计什么课程时,她忽然说到:我觉得我干枯啦,我甚至已经不想教美术了!这样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一下子震撼到了我。当一个老师说到她干枯了,不想教美术课了,一定是她对课堂彻底失望了,或者对学校彻底失望了!作为管理者的我,迅速的反思着…
张老师是合校之后来到我们学校的,她原来的学校因为各种客观的原因,生源骤减,一百名教师,八九十名学生,学生基础差,学校为了生存,破釜沉舟,实行了选课走班,一下子把音体美教师的作用全部发挥了出来,三名美术教师,各有所长,到下午选修课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课程,张老师的特长也在培养孩子们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张老师喜欢美食、喜欢配音、喜欢健身操、喜欢彩铅…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张老师也用文字记录下了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记录了每一幅作品。因为学生少,学习的基础薄弱,所以学校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孩子们学的很轻松,老师教的也很放松。后来随着毕业生的离校,仅剩下四十多个学生啦,学校也和我们合并到一起了,合校之后,我们每个班级都是四五十个学生,学校每天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尤其是目前发展到了瓶颈期,如何突破,未来如何发展,都摆在了面前,所以,音乐、美术课又恢复到了正常的课时,没有了选修,就是正常的授课,很多时候,学生仅有的美术、音乐课,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又被各种辅导课给抢走了…于是对于张老师来说,一下子抓不到学生了,她自己深爱着的彩绘也无法交给学生啦,即便是能上到课,面对几十个学生,也无法达到她原来面对十几个孩子一一辅导的场景了。面对着合校之后巨大的升学压力,张老师很理解学校的无奈,但也要面对失去自己教学乐趣的尴尬…尽管我也给张老师想过一些办法,在她的课堂,继续发挥她的特长,挖掘出几个感兴趣的学生,组建兴趣小组,但又苦于兴趣小组没有活动的时间,因为下午的自习课都被各种辅导课给占满啦,张老师不忍心再去抢时间。于是乎,她说出了:我觉得我干枯啦,我甚至已经不想教美术了!
如果听过张老师的美术课,给我们的感受就是震撼!绝对会颠覆对美术老师的印象或者改变对美术老师的认知。因为她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对作品独到的分析和见解,真的是教学生如何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美育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这样多才多艺的美术教师更应该发挥作用,影响和带动学生。晚上我们俩聊了很多,从学校的管理到她个人的发展、从她目前的困惑到如何找到解决的办法,从她个人的一些想法到我如何去帮助她实现…
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面临着这样的处境,她还能非常懂我,非常明白我作为管理者在非常时期对学校设计规划的蓝图,非常理解我管理两所学校的不易,我也很感动。两个人都开诚布公的谈了好多,她也没想到这样一句心里话会触动到我,让我们俩一下因为交流拉进了彼此的感情,我也在反思,曾经有想法让她在美术课上寻找对配音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假期组建兴趣小组,教孩子们去配音,然后开学后拿出作品,可以展示,但这是否也有些急功近利了,是否真的遵从了学生的内心。因为寒假的疫情,这件事情再次搁浅。曾经想过,全校同一个年级把美术课都安排在同一天的同一节课,便于同学们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选课走班,可是在面对成绩的压力时,再一次退步啦,如果成绩低了,怎样向家长交代?
唉!功利之下,教育的无奈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