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第三卷第二章对巴黎的评述非常精彩,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美学观。消失的美在雨果笔下成为永恒。优美的描写,是雨果对保护古建的呼吁。巴黎的旧城区旁,塞纳河静静地流淌,映射了时光,城又不断推墙扩展。那时的巴黎分为旧城区、大学区和市民区,大学区看上去象一个整体。从这头到那头,它是一个匀称、牢固的整体。
雨果站在钟塔上将每个区域的构造做了详尽的描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桥,街巷,山墙、屋顶、烟囱、广场、高塔、方形钟塔、尖阁、风信标、螺旋梯、罗曼式钟楼,教堂精巧的多如森林的尖顶,那成千的屋脊,勒修道院,罗马式城楼... 脑海里有了巴黎大致的印象,它是一座由罗曼式和哥特式两层建筑构成的城市。面对诸多生僻的西方建筑词汇,忍不住去查资料,这过程亦是学习。https://www.sohu.com/a/190602894_445729
伟大的雨果,一会儿用拟人法描写;一会儿又将城市比作大海、海鱉-类型学的运用。
Paris
巴黎,古往今来,晨昏日夜,一曲曲雄浑的交响乐在演奏。
建筑是凝滞的音乐,城市建筑的描写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