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自然的成长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周末喜欢逛各种书店,或大学旁边,或新华书店,或旧书店,已成为多年养成的一种习惯。那些所谓的畅销书总会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封面上还会有“某某倾情推荐”、“某某多年呕心沥血之作”等醒目的标语,一般经过这个位置时,我会扫视几眼,不排斥也很少逗留,而是因为媒体常常为了力捧某一本书不遗余力的推波助澜后,过于耀眼的光环会让人感觉很不真实。

        现在的书店各种“成功学”的书籍已经黯然下家,“内心的平静”、“职场修炼”、“时间管理”、“心理学”不经意间成为了主流,还有像高晓松的《鱼羊野史》、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类以博学多识、思维开阔著称的达人作品深受大家喜爱。而我却更钟爱一些感情凝重的书籍,比如季羡林的《留徳十年》、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等,这样书或许大多数人会视而不见,但是阅读过后会发现他们的文字流露的是洗尽铅华后的本真。

        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但我们的内心彷徨匮乏。朋友圈、微博、各种手机APP应用吞噬着一天天的时间,到晚上睡前发现本该完成的事早已因为刷某些时事新闻、娱乐热点被远远的抛之脑后,又变得十分焦灼不安,总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马不停蹄的四处奔波着,却常常忘记任何的改变首先是从小事做起。嘴上不是常说要把时间当朋友么?不是要决心让生命更有意义么?凡事不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么?

      《行走》这本书以艺人陈坤倡导的“行走的力量”为背景,带领二十多名志愿者在西藏围绕阿尼玛卿雪山转山的一次经历,在行走中与自己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最后抛开过去的东西重新审视自己。读书的意义,不在于它能够切切实实的解决眼下的问题,而是让我们在困顿迷茫时意识到生命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

        每个人来到世上,总会有一些放不下的东西,有的人是对物质,有的人是对名利,有的人是对自由的向往,有的人是对未知的恐惧,有的人是对亲情的羁绊。生而为人,我们总会有软肋。一如托尔斯泰所写,“我想要的,是跃动的而非安逸的生命历程。我向往的,是刺激和危险,并愿意为我所爱牺牲自己。”

        我不知道别人如何定义“道法自然”四个字,我的理解是生命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状态,就像一年四季都会有不同的花儿开放,应该让生命自然的成长。不管在什么年纪、什么环境、什么时间,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都坦然接受和面对,接受它的寂寂无名,接受它的激流踊跃,也坦然面对那些磕磕绊绊,平平凡凡做自己就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