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浅议——学而·第七节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以尊崇贤人替代喜欢女色;侍奉父母,能尽力;侍奉君上,能献身;与朋友交游,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说尚未学,但我也认为他有所学了。”

注:据《广韵》“易,改也、转也”的解释,此处“易”翻译做“以前某替代后某”或说“以后某转为前某”。“道千乘之国”一句中已谈过“事”字相关,不同在于此处之“事”动用。“致身”便是“致其身”之义,《说文解字》为“致”做出了“送诣也”的解释;故而所谓“致身”,指能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置身于险境以全乎礼义。虽说子夏原句讲“事君”时,但彼时之“君”便是治理秩序之枢纽——此一点荀子有所论见——从而是礼义之枢纽;为“君”如何在相当程度上便是为“礼义”如何。于今之时,秩序之枢纽已然转变为“人民代表大会”或说“党”,那么后者便可替代了前者的位置;从而“事后者,能致其身”则是全乎礼义之举了。

解:此一句是“行有余力”句意旨的进一步阐发。子夏所谓“学”,前一“学”实为“学文”之学而亦即知识之学;后一“学”则属心体之学,效用于人之于人事、人际。在夫子“行有余力”的理念中,子夏又延伸出了四个方面:待人、待亲、待上及待友。前三者,皆本于以“忠恕”者“正心诚意”,而后一者便是如此的状态于交游中的自然生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22评论 1 16
  •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鹏哥有声阅读 8,582评论 0 1
  • 01 学而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有...
    故垒千堆雪阅读 12,514评论 0 4
  • 尊敬的钧岚老师,亲爱的家人们当下好!我是张海玉,钧岚老师的学生,教之有方的一名讲师。 今天,老师首先抛出了“我是谁...
    福慧园张海玉阅读 773评论 0 0
  • 你看第一个字就知道了 自古深情被辜负,总是套路得人心
    ys枕边书阅读 1,378评论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