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刷网页,看到这条消息就停下来了。
关键字是:蒋方舟新书《东京一年》
这个从小就生活在作家圈的女生,尚未成年就被认定为才女。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9岁出书,08年被清华“破格”录取。还记得当时,有人采访蒋方舟,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清华,而不是北大。蒋答,她性格里自由散漫的因子太多,其实北大更对她味,只是她害怕入了大学,没人管,太过自由散漫反而会堕落,权衡之下,去了清华,听说清华管得严。
我知道这个人,是很小的时候了。媒体总拿她跟韩寒各种比较,可能是文风,可能都是少年出书,年少成名,总喜欢拿这些“出名趁了早”的小作家做文章。
真是羡慕不及。
02/
直到上大学之后,才买了她第一本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还是有料的。全书分为三章节:被绑架的一代;记录本身,已是反抗;审判童年。每个章节分别有几篇文章,有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拷问,有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剖析,也有极具个人特色的臆想,比如《@张爱玲》。
当时读的时候,触动还是蛮大的。估计太懒的缘故,现在翻书看,白白净净一点儿痕迹都没有。
有这么一段话,摘录出来:
“而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复杂而多面的。因此,当我写下“中国”、“社会”、“时代”、“人民”之类的词时,变得越来越心虚。
我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总结,而去观察个体,见微知著。我们每往前活一天,就进一步被遗留在“历史”的坟茔里,总有一日,都成标本。做标本的制作者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这没有浮夸的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来得吸引人,可不讨巧的笨功夫,也得有人来下。”
姑娘在写作这件事上,还是亦步亦趋,沉下心来,打算好好做下去的。
这是我这种“半路夭折却还抱有幻想”的选手愿意看到的,有这个天赋,就不要浪费它,不搞一些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事儿,爱惜羽毛,思考写作,做一个虔诚的写字的人。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救赎”这也是我越来越尊敬佩服那些好的写作者的原因之一。尤其现在市场大环境乱糟糟的情况下。
03/
扯远了,再扯回来。
今年夏天,腾讯主办的星空演讲,我专门看了蒋方舟那一段。
她演讲的题目是《聊聊这个社会对才女的荒诞想象》。她的语速有点快,不知道是不是有点紧张,个人觉得,现场观众的触动可能还不够大。一是她是演讲嘉宾里唯一一个作家,比起其他嘉宾(郑恺、赵丽颖),句式稍长稍复杂(尤其是后半部分),光听显然要比看字幕效果差点儿。二是大型演讲,要考虑声音音响的传播,场地大小,观众多少,她显然语速快了,很多时候,观众的共鸣时刻就要来了,她下一句已经开始了。
同样摘录一部分出来:
“我害怕自己就此被历史定了性,然后在我死之后我的墓志铭上写着“蒋方舟,生不详。卒不详,相亲派女作家”。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其实作为一个女性写作者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
这篇演讲以她本人的一次相亲经历开始,引出来一系列关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值得一看。
04/
《东京一年》是这个月才出的书,据说是日本某基金邀请蒋方舟,她在东京独居了一年。(看,这就是成功作家的隐形福利)
百科是这么介绍的:讲述了一个不再年轻的少女天才和没有作品的青年作家如何面对、打磨平生第一个也是最出名的作品:她自己。
有时间读一把。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为什么还单身”。
蒋同学也去答了,“因为单身比较专注,单身使人进步”。
姑娘也是蛮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