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恨特权,因为特权没有在自己手中。”
文丨一先生
2018年01月10日
大半月前韩寒发了条微博,内容再无以往的锋芒毕露,而是多了一层沉稳。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
“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
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可是你要知道,曾经的韩寒,怒怼中国应试教育制度,并喊出“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的口号。
他在一次考试上难得考了一次满分,但因过往的调皮捣蛋,老师压根就不相信他。在发试卷的时候,老师阴阳怪气地对他说:韩寒,这次发挥得超常啊,该不会是作弊了吧。
隐隐约约地听到从班里传来同学的嘲笑声,韩寒甩了甩袖子,在办公室里拿起笔和试卷进行重做。
他信心满满,可是因为印刷的问题,有个地方看不清。他问老师,而老师却把他的试卷拿走,说他连试卷内容都记不清楚,不是作弊是什么。
他被请了家长,父亲到校了解情况后,上去就是给他一脚。
他退学了。
面对这个不容许他对事情有半分解释的世界里,他开始狂怼起来。他怼应试教育制度,他怼高考、怼大学、怼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伪学者们。
他离开学校时,老师问他以后靠什么养活自己,他淡定的说道:“稿费。”
他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后来他写了《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尔后创办众人熟知的《ONE·一个》……
他做到了。
他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他活着的模样恰好是被这个社会所禁锢的少年们的心之所向。
在《杂的文》里,他把当时中国社会百态,从权利到民生,种种不公,怼的淋漓尽致。
普通的人的私家车,必须老老实实的按照交通规则行驶在道路上,该直行必须直行,该转弯的地方必须转弯,一有违章,就会受到处罚。可有一类人的车是不用按照规矩行驶的,他们的车子走向,纯属随心而行。
那就是被赋予特权的车。
韩寒坐在朋友的车里,来到长安街上,很堵,但没有关系,他朋友有各类假冒的特权标识。
挂上标识,警报灯一拉,呼的一声把车子开到交警面前,交警回头看了一下挡风玻璃上的标识,没有理会。朋友不满,因为此时此刻,按照特权标准,交警需要拦住前方过往的车辆,方便他们调头。
朋友又拉了一声警报,这时交警才乖乖地拦住前方车辆,不能调头的长安街,他们从容地调了一次头。
这就是特权的力量。
那年月,省领导下到市里,街道禁严,警笛闪烁,这就是特权;那年月,军车是马路杀手,谁看谁避让,谁撞谁吃亏,这就是特权;那年月,公职权力被捧上了天,读书人挤破脑袋都要进入公务员体系,因为拥有了权力,必然伴随着特权的诞生。
在《沧浪之水》一书中,就是描写了一个毕业后的书生如何被单位打磨掉锐角变得世故圆滑,甚至不惜越过底线。里面有句话是这样的:
“刚从学校毕业,血性未凉,书生意气,反过来说是教条主义严重,守着几条原则以为是真的。殊不知人间真实从来不从原则出发,利害才是真的,原则只是一种装饰,一种说法。这样都几千几万年了,不会因谁而改变。”
反过来,韩寒的这一路,可谓逆向而行。
他不相信有多少人能一如既往的保持一颗纯粹的心,为官不贪枉为官。他相信的是,大多数人骂的邪恶,是因为利益没有倾倒在自己的身上。
他说:面对特权,我们厌恶,但享用到一点假特权,心中又有窃喜,面对吃特供的人,我们批判,但自己用到了那些特供,又会得意。很多人恨特权,因为特权没有在自己手中。
这就是曾经的韩寒。
可他今天的微博,不带有一丁点煽动性的词语,他平和地告诉外界他自己的想法,戏里戏外,他多了一分成熟。
时代在变着,个人的思考还是如以前那般,才是真正的幼稚。
你还能看到现在道路禁严吗?不能了吧,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中国顶尖管理层来到南京,道路也仅仅是管制。
你现在还能看到随意停靠在路边的军车了吗?不能了吧,有的话,那就是在火车站持枪站岗的武警战士了。
公务员不再是铁饭碗,哪个人还把大学毕业后考取公务员说成自己的人生理想,那就怪可笑的,有的就是考取某个固定的职位,比如检察官、法官,这是切切实实的人生目标,不是因为权力的诱导。
社会在变革,韩寒也明白曾经是曾经,他说:我不喜欢把我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别人,就比如开赛车吧,用我的方法去开不一定比用自己的方法开更快,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和那年退学时的他不一样,他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
可能对于他来说,假如没有退学,现在也就没有韩寒这个人。但他成功的不来自于退学,他背后做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模仿他的退学很容易,但模仿他的成功很难。
他说: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在记者采访中,被问到为什么很久没有发过声了,他说:那是因为以前大家说得也不是那么好。
其实这并不代表这世界代表正义的声音发出的很好,因为媒体的普遍。电影院放映前前屏幕会说,电影也是媒体的一种;有钱了,办个杂志,是媒体了;个体开了公众号也成了自媒体。
可媒体的主要作用不是去煽动人们情绪,而是传播信息,事情结果是好是坏全由读者拿捏,但似乎现在大多数媒体早已偏离了这个轨道。
包括你所现在看到的我,也是如此。
我们为了流量、为了热点,大肆地传播所谓的正确舆论,殊不知我们在做一件错误的事情,但社会它确实又需要这样的声音,有点矛盾。
韩寒很久没有出现在公共视野了,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价值体现不再和以前一样,他觉得他成为一名足够优秀的赛车手和一名导演更能成就自己。
这才是他的原因。
你想想,以他的影响力,随便开个公众号,面对舆论的风标,他随口一句话,都能引起一阵阵波澜,但他选择了另一个方向。
这是真实的韩寒。
喜欢韩寒的一辈人,都不再是小孩子了,韩寒也三十老几了,不再年少轻狂,不再狂骄傲慢,他淡定从容地走向自己另一个目标,如此真好。
我高三最少有一个月的时间里沉浸在韩寒写的各类杂文中。
韩寒的文字,由于学识原因,比起其他作家,略显粗糙。但母庸质疑的是,他用他自己的力量,在那个年代释放了自己的激情,面对不公不解的社会,喊出了自己的声音。
他的作品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
所以,我很喜欢微博底下的那个评论,以前的我喜欢以前的韩寒,现在的我喜欢现在的韩寒。
大致如此。
因为在变化中,我们都得到了更好的成长。
当年韩寒还骂着110报警系统不够完善,确认地点时还要说出某路从源头到所在地点的公里数,他骂道:鬼才知道自己开车距离这条路多远。
现在的这早已改变了,每一个路灯都有特定的标号,一个标号就是一个地标,以前出现的情况不复再现。
韩寒要老了,我们要长大了。
曾经有句很有意思的话,“宁愿坐在自行车里笑,也不愿坐在宝马车里哭”。我一直觉得说这句话的人是不是脑抽筋,坐在宝马车里啊,怎么会哭啊,那肯定是在笑啊。
恰好韩寒在微博里说道:我住在郊区,是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喜欢田野的味道,喜欢自然的开阔,我喜欢那样的生活。你要是让我住在上海那种顶层豪宅里,天天看着黄浦江外滩陆家嘴,看着这个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城市,我……我……我他妈也很开心啊。
这就是我他妈喜欢的韩寒。
主编丨一先生
梦想是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但因为八百度散光加近视
一腔热血只能转化为笔尖的一撇一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