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魔都美食,哗啦啦一大片!比如四大金刚、腌笃鲜、四季烤麸、凯司令蛋糕、黄鱼面、油墩子、蟹粉小笼、生煎包、七宝汤团、崇明羊肉、枫泾丁蹄……十里洋场五湖四海,各省美食各国美食都汇聚于此。对于吃货如我那绝对是件特幸福特享受的事,但若说到心头最爱,我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此君——上海馄饨!
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处不厌。能成为心头所好的,定是日久情深念念不忘。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我总觉得,一种味道和感情一样,真正的上海馄饨它从来不只是弄堂巷口存在的一碗市井小吃,它有一种调调。这种调调渗入肌肤融进血脉,辗转在人生一段段奔波的旅程里。比如十八岁那年的生日,我央求母亲最好的生日礼物就是给我包一顿荠菜肉馅的大馄饨。那一年家里经济条件还不好,母亲为了我上大学花费了一大笔积蓄。所以,我的生活费就是学校里给的农林系专业补贴,伙食么算不上非常艰苦但还是紧巴巴的。于是周末回家打牙祭就成了翘首期盼的最大愿望。母亲却没想到我提出要吃馄饨,想来能把生日长寿面换成馄饨的也只有我了。母亲包的自然好吃,个大味鲜,但至今萦绕于心头想起来就回味无穷的,却是那一份满溢在馄饨里的幸福与满足。还有一次,父亲陪我去考廊防边检,因为担心自己条件不够会落选,总是忐忑不安食不下咽。面试体检的地方那时在很偏僻的青浦郊县,午饭的时候附近也没什么好吃的。父亲却懂我的心思,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带我去吃了一碗大馄饨。其貌不扬的乡野小店却总有着最朴实的味道,暖暖的汤底捧着,就让人心安、踏实,那种慰籍立即抚平了我躁动的心绪。即使后来还是落选了,那一次的经历却从没让我遗憾。
这是记忆里的上海大馄饨,你说正宗,就是因为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调调,湮没在也陪伴在普通人家的日子里。后来我嫁给了我先生,他是地道的北方人,他曾问我:饺子和馄饨有啥区别,不就是一个有汤,一个没汤吗?好像是!但好像又不是。毕业后曾离家去了外地工作创业几年,再返,忽然发现这座城市发生了许多变化。小时候的弄堂不见了,路边的餐饮店越来越多了,各种馄饨林林总总,沙县的、千里香的、茶餐厅的;云吞、抄手、扁食;虾仁、三鲜、香菇、牛肉,还有什么酸菜鱼馅的,全家福的。一家家连锁遍地开花,一个个招牌榜上有名。可是,无论我行至哪里,再吃那一碗馄饨却总也找不回记忆里熟悉的上海味。不管是大馄饨,还是小馄饨。不是馅料,不是皮子,也不是汤底的问题,却总觉得差一点,真的!就差那么一丢丢。
差那呢?你看小馄饨的皮还是一样的薄,像透明的翼包裹着一点点粉嫩的肉馅红。浮在汤上犹如铺开的伞裙,似上海女人有点嗲有点傲娇。而大馄饨的皮子偏厚,颜色有些见黄,很有嚼头,馅料大多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却不张扬。很像有点温吞但体贴顾家的上海男人。至于汤底葱花紫菜蛋皮一样都不少,有时我自己还会向店家讨一点胡椒粉、榨菜丝,放入汤中执着地要把馄饨的美味发挥到极致。
但是,就像那首歌里唱道:“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就像在今晚,准备写下此文前,我特意跑出去吃了一碗大馄饨我还在想;在整理出馄饨的那些营养价值:“馅料丰富荤素搭配能提供优质蛋白质、必须脂肪酸、血红素、促进铁吸收……健脾养胃、补气益气、开胃消食、消除水肿、滋阴润燥、安神定惊……”真是老少皆宜呀!即使作为营养师在欢喜馄饨的健康营养之外我还在想。想这一碗寻常的馄饨,之于上海滩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
有人说,它不是小吃而是饭。馄饨对于上海人,就如饺子对于北方人;有人说上海本地正宗的馄饨并不像家喻户晓的小笼包、生煎那样张扬浮躁,你必须要到那些像传奇一样还存在的弄堂老铺子里去,耐心地坐等个几分钟,所谓“吃一碗馄饨,耐得住性子,品的住寂寞”;还有人说,老上海吃客对馄饨的大小那是分的特别清楚的,大馄饨重馅、小馄饨重皮,都是馄饨吃起来却有不同的讲究。
对了!正经八百地地道道的“桑海稳吨”! 要的就是这份讲究。好像,最经典的影视作品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演的苏丽珍那样,穿着旗袍提着保温瓶,摇曳着身姿去楼下买一碗小馄饨。弄堂昏暗,摊档简陋,一只柴炉一个放着皮子、馅子、包好的馄饨和作料的小柜子,再搭几张桌子摆几个凳子,就开张了。可简单的食味里却透着细微的精致!且不说摊主认真地将皮子制成如褶纱般吹可弹破,肉馅用小竹爿“刮”上去而汤则小火慢炖。就是那些吃客们,也从来没有因为世道的艰险,而放弃对生活的追求。是的,所谓讲究,花的是心思,永远和钱无关。无论怎样,总要登登样样的出客,即使是去路边摊吃一碗馄饨;无论怎样,在精打细算中都要兼顾美味和营养,品质生活不是非大鱼大肉,馄饨虽小管饱,形式虽简馅料亦丰,再用心思调一碗好汤底,于是暖了胃也欢喜了心头舌尖!
所以,这才是上海滩的味道,那不叫奢华也无所谓小资,那就是一种腔调!我从小爱上的味道,在心头,在那一碗馄饨里!
Sunny by SH20161001009 首发于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