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飘零 2018.9.19
昨天,送出了给儿子的两封信。
想起给儿子写信,是因为老师说:孩子们喜欢收快递,每当孩子有快递,同学们都围过来看看是什么。想到儿子以前就喜欢送快递的游戏,我突发奇想:每周寄快递肯定不好,若写信呢?我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朋友圈的支持。
当天,我便在网上淘了一堆卡通信签、笑脸和木盒子。木盒子是用来存信的,笑脸是用来攒零花钱的。我对儿子说:“爸爸妈妈时刻在关注你,妈妈会根据你的表现给你送笑脸,笑脸像台币一样,可以帮你满足心愿,换喜欢的东西。”尽管想象是美好的,顾忌却是有的。上周写了第一封信,却乖乖的在我的办公桌躺了一周。写信好吗?儿子会看吗?会对他有影响吗?会对其他孩子有影响吗?无数个问题与矛盾在我心头。
周末,儿子突然问我一年有多少天,一年后可以读走读吗?我心中一酸,不知如何回答。原来拥有坚强外表的他,心中也是念家的。我不禁想:作为父母的我们,这样替他的童年做了主,他快乐吗?
于是,我决定试试,给孩子送信。信很简短,只有一段,尽量用他熟悉的文字。信后附了一首诗,也是他熟悉的。忐忑万分的放到门卫室,心中想着会有怎样的反应。
今天,收到信,孩子们很快围在了一起,都好奇写了什么。老师特别有爱地为他读了第一封,第二封信他便不要老师读了。孩子们围在了一起,研究起那些字来。最受欢迎的当属那首唐诗,很多小朋友都会背,几个孩子在教室里做起了游戏,抽背唐诗。画面很温馨。
有人问我:这么小的孩子,会看信吗?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信,只是妈妈对孩子的认可,告诉他,父母没有忘记过他。信有几句话,会认几个字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突然又想:其实,我不光是儿子的妈妈,还应该做儿子同学的朋友,或许我还可以给孩子们写信,为他们做更多的事,鼓励他们学习。
想象总是美好的,可操作性却是要考虑的。孩子的长大,也是我的成长。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可行性,都要反思效果影响。最有效的教育应该是既考虑孩子,也考虑孩子的同伴。班级的共同成长,才是孩子健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