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一则微博,出处的真实性懒得去考证,说实话我也懒得去判断内容的合理性。
陈丹青:“艺术家最重要的作品一定在20岁之前,我主张艺术家在10几岁到20几岁,你最重要的作品还没有出来,你基本上完了,没有大器晚成这件事情。大器晚成一定是早会的,而且早就在做了,你才叫做晚成。”
小编节选了这段文字,我宁愿相信他是断章取义了。大师是想让少年艺术家们抓紧时间不要虚度光阴,趁年轻多学多思多实践吧。不管怎样,作为二十几岁一事无成的青年,我感到了满满的恶意,仿佛被一个浪拍倒在沙滩上还封上永不能翻身的印记一样。
可是,我为什么会在意这句话呢?
第一,我是想当艺术家的。
那何为艺术呢?
艺术本就是个没有确切定义的词汇,美学是人类感知外界事物的直观体验。你热爱生活,把家居环境布置的温馨浪漫;你酷爱户外,喜欢挑战攀爬潜水跳伞等运动,珍视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时刻;你善于表达,能够云淡风轻地化解同伴间的矛盾纠葛。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人人都是艺术家。
第二,我还超龄了。
So?
现在特别反感有人拿年龄说事儿。我们这个社会过于夸大年轻的价值和生产力,好像你年轻就一定能干成所有事,年纪大了做什么都会力不从心。处在三十岁前几年的尴尬年纪,我很想说,是有少年成名一夜暴富的成功案例,但我也见过太多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青少年,包括我在内,迷茫,无方向,浑浑噩噩,易上瘾,想自杀。
尊重别人表达观点的权利,也希望我的权利得到尊重:不管是10几岁到20几岁,还是80几岁到90几岁,终其一生,最重要的作品难道不是自己吗?塑造自己,认识自己,雕刻自己,展示自己。如果非要加个时间区间,套用这条微博的公式:10几岁到20几岁最重要的作品是认识自己,找到钟爱的事物,确定发展的方向,开辟行走的道路。如果还没有,那就继续尝试继续寻找,在你GAME OVER之前玩得开心玩得尽兴。
第三,他们说我基本上完了。
Who care?
在泳池里经常看到有小朋友学游泳,很羡慕他们在大班,小班的年纪就学会了各种泳姿,我的原生家庭没有那样的条件,长到20几岁自己才有经济来源去支付梦想清单,也见过六七十岁的奶奶辈们在池子里一遍一遍地学习,调整自由泳的姿势。
20几岁去学琴,依旧羡慕背着书包扎着双马尾的小学生师姐们,也见过六七十岁才开始学习乐器的长辈。
没有歧视六七十岁的意思,只是想说,人生在双腿入黄土前都还没有玩完,也不存在基本上玩完之说。
就像我现在一点都不会嫌弃自己年纪大,如果按照一万小时理论,学琴十年我也能小有所成,想想确实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都说30不学艺,倔强如我,倒是想推倒这个思维的框架,就是要撞破南墙不回头地敲开学艺的大门,好奇地掀起新娘的头盖。人生绚丽多彩,不只有10几岁到20几岁那几年,还有30几岁到80几岁的征程去探索去发现各种美好惊喜和感动,还有各种角色值得你担任。
只要你愿意,每天都是你最重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