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应该是野外长得最象草莓的植物了,无论是叶片还是果实,初见之下大多都会惊呼一声“草莓”。
之所以感觉恐怖是因为从小就被告知,这么美丽的果实是有毒的。当然古籍医书确实记载有毒,可现代医书却无此一说。
在现代医书记载蛇莓性寒、味甘、微酸、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淤,镇静的功效。
蛇莓为多年生草本,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全年可采集药用的全草,只需洗净就可鲜用或晒干备用了。
蛇莓在《岭南采药录》中被称之为一点红,确实非常的形象。
蛇莓也被称为疔疮药,野杨梅,蛇泡草……等多种名称。
不过,在《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中称为龙衔珠确实是霸气而形象。
书中记载蛇莓的花期6~8月,果期8~10月,或许地理位置不同,当地的气温和生长环境不同,因此花果期差别很大。
我们这蛇莓早就开过美丽的黄花了,现在已经可见红艳艳的美丽果实了。
或许一直盛传它的果实有毒,所以没人会采下来,远比拍成熟的野草莓容易拍下即时照片。
既然现代医书称其无毒,而且味甘、微酸就顺手尝了一颗,淡淡的没有什么味道,或许是这几天的雨把它们的味道冲淡了,但可以证明尝上一颗是没有什么中毒反应和症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