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小忧
01
曾看过一个国外的视频:
挪威的一间金融公会,邀请了一群小孩做了一个社会实验,实验内容很简单,就是把前来参加实验的小孩分为3个小组,每组由一男一女两个小孩组成,小组分好后,有工作人员给他们分配任务——分别把地上蓝色和粉色的球捡起来放进收纳桶里。
孩子们很认真地把球一个个捡起来,等所有的球都被捡起来之后,工作人员让他们闭上眼睛,然后给他们分发奖励,不过男孩女孩所得的奖励却相差甚远,男孩杯子里的零食满到快要溢出来,而女孩杯子里的零食却少得可怜......
原本无比期待得到奖励的孩子,在睁开眼睛后,笑容逐渐凝固,女孩们满脸尴尬和委屈,男孩们则一脸困惑,明明他们做了一样多的事情,得到的奖励却如此悬殊。
当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之所以得到的奖励不同,不过是因为“你们是女孩”时,女孩们抗议道:“这也太奇怪了吧”“这规定好差”,男孩也表示:“超极不公平的”“女生没有理由拿得比男生少,因为做的事情一模一样”。
视频的最后,男孩们纷纷把自己的奖励分给旁边的女孩,直到两个人的杯子装满差不多的零食为止......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男女是平等的,这些不公平在孩子眼中是无法接受的,可为何我们成年人却要觉得稀疏平常呢?
同一份工作,同一天入职,能力不相上下,男同事的工资明显比女同事的工资要高;(我就遇到过这种公司,同样招聘会计岗位,来面试的是女的工资就低点,是男的就会凭空多加点,而理由则是理直气壮:工资这么低,哪个男的愿意干啊......)
同一个家庭,同一对父母,同样是亲生的,儿子得到父母给予的资源永远比女儿多;(从樊胜美到苏明玉,都是血淋淋的例子,因为你是个女孩,就得自觉点、清醒点,不要跟兄弟争东西,要有自知之明)
小到家庭,大到社会,权利和资源似乎始终都更倾斜于男性,而背后的理由,却仅仅因为我们是女性,所以就该背负这样的差异化对待,多么扎心。
02
不仅如此,如果有女人赤手空拳打拼出一点名堂,甚至还会有很多不怀好意的声音冒出来:“那女的年纪轻轻爬到现在的位置,一定没少被潜规则吧?”“看她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能有现在的权利,估计没少被睡”,满满恶意背后的逻辑无外乎:你是个女人,凭什么混得比我一男的还好,肯定没少走歪门邪道。
成功如苏明玉,也难逃他人的揣测和诋毁,那些人才看不到她熬夜到凌晨赶方案、为了挽回客户打飞的跑去成都赔罪、累到在酒店的浴缸睡上一整夜、被二哥打成重伤没痊愈就奔向工作岗位......他们只会吐槽:一个女人竟然拥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凭什么?!
对此,《女性与权利》一书犀利指出:“你无法将女性轻易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
书中节选了一段《奥德赛》里的故事,让人觉得荒诞至极:
奥德修斯因为参加战争,常年在外,几十年来,他的妻子佩涅罗珀陪着儿子特拉马库斯长大,追求佩涅罗珀的人一直络绎不绝,她从来不理会这些慕名而来的爱慕者,一心一意照料儿子、等待丈夫归来。
有一天,一个吟游诗人正在宫殿的大厅为这些追求者表演,而表演的内容则是、歌唱希腊英雄们归家之路上遇到的重重磨难,佩涅罗珀听了颇为不悦,就当着众人的面请诗人换一首欢快点的歌谣。
佩涅罗珀话音刚落,儿子便开口道:“母亲,请回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纺纱织布才是你分内之事......讲话是男人的事情,父亲不在家,我就是一家之主”,可笑的是,此时的特拉马库斯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却要喝令自己的母亲佩涅罗珀、这样一个精明练达的中年妇女闭嘴。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的局面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像我国古代信奉的“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也早就成了过去式,“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声音更是不甚听到,但,即便如此,男性和女性间真正的平等还远未到来。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报告就曾指出,男女在职场上要完全平等,至少还要再等217年。当然,女性被漠视被忽略,这样的现状想要被扭转,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我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主动去争取属于我们的权力,这种真正的平等才能最终实现。
03
《女性与权利》不算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籍,它主要由两篇演讲稿构成,正如封面里写的那样,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宣言,一份女性权力的宣言。
作者玛丽·比尔德在全世界享有学术声誉,是英国社会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成员,她自己曾经历过针对女性的歧视和网络暴力,在对这些痛苦的个人经验反思时,她自问:
如果在人们的认知中,女性在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里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那么难道不是权力本身需要重新定义吗?
正是基于这样的疑问和思考,才有了《女性与权利》这本书的诞生。玛丽·比尔德希望通过这样一份宣言,让全世界更多的女性听到自己的呼声,希望Me Too这样的运动不仅仅是一次无声的控诉,而是能够真正捍卫自己的权利,那些跟男人一样的权利。
她说,我很高兴,看到儿童抚育等议题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我不确定的是,这些事情是否应该继续仅仅被视为“妇女议题”,以及提出这些议题是否就是我们希望更多的女性进入议会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更基础的:无论是何种无意识机制导致了这一点,将女性始终排除在权利之外,都是巨大的不正义,而且无论是在技术、经济还是社会关怀领域,女性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对我们来说都是难以容忍的浪费。
04
说到这,我想起几年前曾经看过一个帖子,发帖的女孩说,跟男朋友谈恋爱好几年了,寒假的时候,男朋友想带她回自己老家,见一下自己的父母,女孩欣然答应,出于礼貌,女孩还特地买了不少礼物,作为给二老的见面礼。
原本应该开开心心的见面,最后却因为一顿饭而闹得不欢而散。到了男孩老家不久,男孩的母亲和婶婶在厨房忙着准备晚饭,男孩跟女孩说:“你去帮帮忙吧,这样能给我爸妈留个好印象”,女孩心里虽然不愿意,但是为了男孩,还是去了,在厨房一通忙活,晚饭终于好了。
女孩洗了个手的功夫,就看到客厅里桌子上已经坐满了人,桌子上是她们忙活了几个小时的丰盛的菜肴,却没人招呼她去吃饭,大家热热闹闹、自顾自的吃了起来,其中就包括她的男朋友。
女孩小声嘟囔了句:“我忙活半天,也不等等我”,便径直往桌子边走,走近了刚要入座,男孩的爸爸劈头盖脸来了句:“你跟她们去厨房吃去,女人上不得桌子吃饭的”,边说还边指了指厨房里的女人们(包括男孩的妈妈、奶奶、婶婶等)。
女孩愣了几秒钟,突然大步上前、把一桌的菜都掀翻了,然后拎起自己的包包头也不回的走了......都9102年了,女人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谁给你的权利?
记得当时看那个帖子时,下面是清一色的好评,的确,这要换我,估计也得掀桌子,当泼妇!忙活了半天的女人没资格上桌吃饭,在旁边像大爷一样等着开饭的男人却可以勒令女人滚去厨房?梁静茹给的勇气吗?
现实里,像这样的荒唐事还有很多,女性似乎总是会遭到更严苛更冷漠的对待,所以才需要我们正视自己的权利,并努力捍卫它,直到男女真正平等的那一天。
就像《女性与权利》说的那样,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她们“更难成功”,而且当她们搞砸了自己的工作时,也会遭到比男人更严苛的对待。(想想每次女司机出了点纰漏,就会被大张旗鼓各种报道;而男司机出了车祸,却不会被报道成“某某男司机”......而其实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男司机造成的交通事故概率远高于女司机,但因为人们对女司机的偏见,女司机却成为“马路杀手”的代名词。)
玛丽·比尔德说,“我不认为耐心等待会是个好主意,尽管积极、渐进的变化几乎一定会发生”。
的确,颠覆那些将女性排除在外的、关于权力的奠基性叙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也不必太悲观,只要我们始终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不再沉默,改变就一定会到来的。
《女性与权利》,一份铿锵有力的女性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