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多扯了一篇,这一篇主菜就放第二个吧。反正没人看也就不会有人说我主次不分,随心所欲,感觉不错。
上次说到了老宋家几个孩子上学时候的事,在那个年代上着上着学就不上了回家干活儿的情况比比皆是,相对的,那个时期谁家里要是有个孩子考上了大学,那可是惊天动地光宗耀祖的大事,村子里都得拉上横幅,放着鞭炮,摆上好些桌菜请客吃饭,真的是露脸的大喜事儿。哪里像现在,走到城市里随便找个人多的地方泼一盆水都能冲到好几个大学生,忒多了。
那时候农村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学习成绩还不错,能供得起就尽量供,毕竟谁都希望自己家孩子出息;实在供不起了,也只有辍学回家干农活儿的份儿了。这里面当然还有男女之分,毕竟在那个年代农村重男轻女的情况还是挺严重的。如果是男孩儿上学,家里必定会尽全力培养,女孩儿嘛,读到个初中,字差不多认全了,会算算小账就可以了,基本不会再往上送。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个年代考大学真的很难,大部分孩子上个小学或者初中就回到了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老百姓们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说我二姨还算不错的,至少上到了高中。我舅舅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结果最后也没走完学习这条路,一来那时的大学实在是不容易考,二来学习也一般,兴趣也不大,所以最后读了没多久就跑去当兵了。既然这个系列的主题主打的是老宋家的女子,就不铺开来说我舅舅了。
简而言之,四个孩子相继上学,期间因为有了我小姨,还得分出一个人来照顾刚出生的小姨,家里过得又忙又紧巴,那是个吃盐黄豆会被骂败家的年代(盐黄豆,指的是那时候用油和盐炒制的黄豆,咸咸脆脆的,很干,能存放好久不会坏,一般用来就着喝粥。因为吃了咸黄豆喝粥喝得多,所以穷人家常说吃盐黄豆败家)。就这样四个孩子一个个最后都像别人家一样,要么回归了土地,要么跟着手艺人学徒,要么去部队当兵,总之都得学学自己谋生的手段。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小姨因为行五,在家里最小,大人和兄弟姐妹都称呼小姨为“小五”。由于我们那里农村土话带着些儿化音,听着挺像个男孩儿的样子。
小姨出生在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起步,家在农村的老百姓生活还没什么改变。老宋家孩子多,前几个也都慢慢长大了,虽然还是吵吵闹闹,但是已经可以帮着照顾小姨了。日子虽然过得还是很清苦,不过也都习惯了,就像俗话说的:债多了不压身,虱子多了不咬人。苦日子过惯了,什么情况也都能扛得住。家里几个孩子打打闹闹天天跟唱戏似的,热闹得很。
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经意间小姨也长大了,该上学了,大姨二姨我妈都经人介绍结了婚,嫁到别的村去了,舅舅也去了四川打工,家里就剩下外公外婆带和小姨。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深入到农村,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比以前好过了些,但是穷还是穷。外婆跟我说过小姨上学的一件事:
当时小姨到我们乡里上初中,报名要交学费,好像是四块还是几块钱的(那时候的四五块钱可不是小数目,种田人家进项少,得靠每年卖存粮和做点儿力气工挣点儿钱),可是家里的钱怎么凑都不够,外公着急四处想办法,但这四邻的情况都知根知底,能有谁家有富余的呢?外公本想借个自行车回来去找姑娘姑爷想办法,外婆不同意,她觉得姑娘嫁给人家了,现在去找人家想办法以后姑娘会被公家欺负。一咬牙,外婆把家里的大半袋子约摸几十斤黄豆往肩上一扛,带着小姨就奔学校去了。累得一身汗的外婆到了学校找到了报到的老师办公室,把肩膀上的黄豆袋子往地上一扔直接就说:“老师啊,我带我家孩子来报到。学费还不够。”说着指了指地上的袋子道“这半袋子黄豆你们拿杆秤约一约多少斤去卖了,看看够不够我家小五的学费。”办公室的老师没见过这阵仗,哪有背着粮食来交学费的?不过这会儿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好找校外的人家借了杆秤,称了称多少斤,交代好了,然后用自行车驮着袋子去乡里的粮管所换了钱回来把学费交上了。事情都办完了,外婆嘱咐了小姨两句,转身拎着空袋子就往回走了。好几十斤的黄豆,外婆一个女人就靠肩膀扛着走到十几里路远的学校,这换到现在,真的难以想象……
我外婆如今八十多岁了,背驼了,人也矮了,每天佝偻着身躯,却还是闲不下来,总张罗着要下地干活儿,多热的天都一样。家里人不让她出去干活,让她在家呆着,吃吃喝喝睡睡觉,可才呆了两天她就闹着要回家,说闲着会把人闲成傻子,弄得家里人哭笑不得。
外婆一辈子节省,那个时代有点干的荤的都得先给孩子和男人吃,自己就吃点剩下的。到如今日子好了,还是什么东西都舍不得吃。平时就吃自己家种出来的丝瓜冬瓜黄瓜之类的,偶尔买点肉啊什么的总是一顿吃几块,然后放起来下一顿再吃几块,一次次放进冰箱一次次热着吃,从来舍不得扔。东西也是,好多旧衣服旧袜子什么的破了都都不会扔,收拾起来缝缝补补接着穿,家里人给她扔过好几次旧东西,可回过头一不留神她就又捡回来了。
我一直说那个年代过来的穷苦人家,吃苦耐劳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就像我外婆这一支下来的女儿们,经历过的困境与难处数不胜数,但她们都和我外婆一样,倔强地支撑着从不低头。困难的日子从来都是对人最好的磨炼,现在的孩子们太缺这样的经历了。
说到我小姨,她个子不高,看外貌人很小巧的样子,不过在老宋家,她却是不折不扣的“巨人”。至于她的经历嘛,咱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