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上半年,AI人工智能风风火火的铺满全国的教育市场。各种人工智能机器人、ai学习软件和平台应运而生。作为传统行业的教育行业,到底这是一个全新的升级还是对整个行业的冲击和挑战。更重要的,作为教育行业从业者未来也会想其他岗位面对失业的风险吗?我们带着问题来看今天的文章。
AI人工智能必定是未来教育发展大趋势,但绝不是主体
作为最新的科学技术,而且和教育领域息息相关的人工智能一时间成为各大培训机构的卖点。一出门从地铁、公交站到广播全部都是人工智能学习的广告,包括松鼠在内的很多教育品牌都将AI作为自己的卖点。像十几年前互联网刚刚兴起,从传统的录播、声音互动向直播课转变的时候一样,必定是一个主流趋势。但是千万不要忽略了一个重点,教育是人文学科、不是科学技术,终究人工智能开发的目的也是辅助学习、替代面对面学习的教学环节。特别是语言类学习,奥斯卡英语创始人兼ceo何泽洋老师在最新一届的上海教育论坛上对于AI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人工智能作为最新的科学技术,结合各种先进的算法和数据模拟人类的行为活动进行一个高进准度的智能反应。对于教育产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和方法。但是虽然AI可以是短时间内的一个热门技术,但是如果想要成为核心技术甚至取代传统的人文教育还是不现实的。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对于学生的基础、性格特点、兴趣所在和学习规划都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教育是一个通过课程为载体,结合情感进行传递的过程,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和教授。”
人工智能或将成为未来十年最好的教辅和练习工具,但是绝对不会取代传统教师的工作。
教育领域的AI人工智能虽然智能,但绝不等同于老师
AI的智能老师通过先进的技术到目前甚至可以清晰辨识语言和文字的内容,并且进行分析以及回答。但是人类的情感和判断是永远无法睥睨的,想要做好教育一定不能忽视的就是“人本”。中国传统定位的教育,其实从孔子时代开始就存在一个固定的“师生关系”和“对教师的尊重感和崇拜感”。学生学习知识是从认可老师、崇拜老师,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和提升达到老师的知识储备水平开始的。
教育如果从字面拆解开来,不仅仅是一个“教”的过程,更加精髓的应该是在后一个字“育”。学会求知的同时,更多的是一个人生的积累。对于技术类科目的学习相对影响较小,但是如果对于语言类的学习,本身语言就是人类创造用于表达和交际的一个工具,是服务于人类的。因此语言的一个标准本身就是因人而定的,人工智能终究无法赶超人类。
AI人工智能存在问题还很多,需要时间来沉淀
作为智能教育的先行者,k12教育首当其冲。市面上出现了众多AI学习机器人和学习软件系统等,但是面对冰冷的问题和回答孩子是否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样一个模式的教育是非常不利于青少年和幼儿的成长的。另外,AI智能产品的不完善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了利润,更多公司会把demo产品推广问世,并且在不断的销售过程中逐渐完善。作为一个新兴产品,能够更早的进入投放市场意味着抢占更多的份额。但是这样的代价就是产品的不完善,应用技术的不成熟。人工智能的进步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沉淀和完善,经历市场和消费者的考验才能真正融入教育领域。
综合来看,AI的出现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如何正确使用,并非单单作为一个产品新增卖点二是真正用于实际运营才是AI融入教育教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