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苔米
最近我遇到一个难题。
儿子在学校顶撞老师,大哭大闹,甚至动手,爸爸被火速喊去了学校。然而问题没有解决,他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走不出来。
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我无奈,却只能忍耐。情绪控制对他来说一直是个难题。两天以后我问他原委,他仍然表示委屈。情绪爆发的当下,毫无逻辑可言,他倔强地表示,不是自己的错。但同时,他也承认,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
当然他有错,在终于冷静下来以后,我们把事件还原。他写了深刻的检查,分析出了六条错误。
我想讨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毛姆的一本书,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避难所三个字真是译者的神来之笔。对我来说,宣泄情绪的唯一方式,就是阅读。
这是毛姆的读书笔记小辑,同时收录了他的一些写作心得和哲学思考。
读书笔记其实很难写。写内容难免剧透,写感受过于凝重,写技法受众不多,写轶事需要考据。毛姆的读书笔记简直是我读过的最有趣的读书笔记。他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谈他那个时代的著名作家以及他们的伟大作品。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书,他妙笔生花,写人,写作者的奇闻轶事和成长经历;写事,写作者生活的时代和小说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写评论,写书的受众和价值;写技法,写如果换了他自己,他会怎么构造这个故事。
毛姆是一个刻薄暗黑又有趣的人,他让大作家走下神坛,成为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心思有算计的人。在他的笔下,狄更斯、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耽溺享乐的人。狄更斯朝三慕四、挥霍无度,司汤达其貌不扬却夸夸其谈,巴尔扎克见一个追一个,对四个不同母亲的孩子毫无感情,托尔斯泰晚景凄凉,死于一场躲避妻子的离家出走。如果说毛姆想证明伟大的天才都是有道德瑕疵的,那么,他成功地做到了。他把每一篇读书笔记都写成了一部有趣的八卦小说。那些隐秘又曲折的人生让人瞠目结舌。
我最欣赏他对读书的看法,他认为,“阅读应当是享受的。它不会帮你拿到学位,也不会教你谋生的本事,不会教你如何航船,也不会教你如何修理停运的机器,但是这些书会让你活得更加丰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找到一个和自己类似的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行走。我们默默地旁观他们,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从中找到共鸣。
读了毛姆的笔记,我发现写作是另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作家把自己掰碎了揉烂了,融入作品里。在毛姆看来,每个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作家性格中的影子。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取决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其实就是我本人。”而毛姆认为《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正是艾米莉•勃朗特本人。伟光正的形象可能是作家自己,也可能是作家的心之向往,自己做不到的,让角色做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毛姆写大作家的道德瑕疵又何尝不是在替自己开脱?总之通过写作,作家可以活出几倍于常人的精彩人生。
我似乎扯远了,但其实并没有。我在分裂人格中游走,内心却很宅。阅读让我找到同类,找到安慰。我与小说的主人翁一起天马行空,宣泄情绪。而我的孩子,他活泼好动,心中有一团狂躁的火,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安静下来,我必须尽快地找到它。
这次校园事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尝试劝他与老师谈谈心,或是给老师写一封信。他果断地简化了写作任务,把心里话都写在了检查里。我安慰自己,或许,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这几天我心力交瘁,有一整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我的教育失败了吗?正确的教育又是什么?我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努力地抵挡着,尽力给我的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却似乎总也做不到。也许,正如毛姆说的,尽管莫泊桑和契科夫观察生活的方式并不相同,却殊途同归地得出了一致结论,那就是:人人皆卑劣、愚蠢而可怜,生活总是令人厌倦而毫无意义的。假设如此,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意义何在呢?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嘴上说静待花开,心里却总想收获意外之喜。
好在,这些问题不仅仅困扰着我,曾经也一定困扰过毛姆这样的大作家,他们替我们做了大量的哲学阅读和理性思考,毛姆在书的最后引用雷昂修士的话:“生命的美别无其他,不过顺应其天性,做好分内之事罢了。”我想教育的本质也是如此,因势利导是唯一良策。
苔米 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电力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青春》、《鹿鸣》、《北京青年报》、《扬子晚报》等。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也学牡丹。手机:137014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