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教育原本企望学生学会早日融入社会。但在目前国内,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安心读书,不让他们接触社会、接触同龄人,甚至连上大学选专业也由父母决定。
许多学校搞封闭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被排除在人的培养途径之外。因为安全大于天,所以一切实践活动全取消。
我们从家庭到学校,总是不让孩子历练,只有规范好的愿景,让他沿着一条标准大道呆头呆脑走下去就可以了。
一旦有事却无法自理时,照样倾几代人之力一齐帮护,这样的人看起来十分健全,一旦踏上社会就会知道依然有一只脚是瘸的。
于是我们的学生都成了关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了,是经受不住现实的风吹雨打的,那只是一种脆弱的生灵而已。所以有人很形象地说:那是抱大的一代或是喝着糖水长大的一代。
我们应该知道,一个人离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人的知识难于转化为能力和信仰,人的社会性难于形成,人的和谐发展也难于实现。
我们现在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我们能说与这样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无关吗?
可是在美国不一样,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成长,从小就让他们融入邻居、融入社区,让他们在同龄人的争吵中学会交际、解决问题;
学校也会从小学开始,为学生设置“职业日”、“影子日”,让他们跟着父母去上班、去自己喜爱的职业岗位体验,还会请司机、律师、技术工人等不同行业的普通职员到学校演讲,让他们从小为自己喜爱的职业而奋斗。
“一个人的成长绝不能由别人替代。”旅美教育学家黄全愈这样说。
而我们的教育只把它简单操作为考试,于是教育评价和教育目标等都是围绕考试来进行。虽然明知这样是欠科学的,但是我们竟乐此不疲好些年。
于是有人总结出两句富有讽刺意味的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老师教书是为了分数,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学习也是为了分数。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
教师讲课只是呆讲,呆灌,至于讲哪些,全以考试大纲为准照灌不误。这样学习,书读得越多,人则越呆,越不适应实际生活。
“学以致用”只是一句空话而已。学生成绩虽好,却是呆头愣脑,笨手笨脚,就是书呆子样了。
说起话来口舌笨拙,言不由衷,说的全是空话、套话、陈腐的话,即所谓的“学生腔”是也。“学生腔”上社会先吃了亏,方恍然大悟:脱离了生活那么久了。
于是只有重新学习实际生活,这样我们本该有为的时候却浪费了大好时光,很多人一生庸碌无为不正是被这种脱离实际的教育所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