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分別使用MetPy和wrf-python兩種套件做內插的結果 原文
目的是要做在850hPa上的溫度場
使用兩種方式做,分別為
1. MetPy的log_interp
2. wrf-python的interpz3d
MetPy:
https://unidata.github.io/MetPy/latest/index.html
atplotlib應該是不需要import進來,忘記刪掉了
mcalc則是之後內插要用的
metpy.constant那邊import進去的那兩個常數是算位溫時會用到
一樣只是讀檔讀資料
因為內插到等壓面上,所以也要讀氣壓資料,P是基本場,PB是擾動場
溫度的部分,nc檔裡面的T指的是擾動位溫,所以先加個300K的基本場
然後MetPy我翻了老半天
裡面只有溫度轉位溫的函式,沒有位溫轉溫度的
所以只好自己手動算 ( 就是為什麼前面會import P0跟Kappa這兩個常數)
溫度和位溫的關係式我有用LaTex打在上面,看起來比較厲害一點
下面就是內插的部份了
MetPy的 log_interp 可以一次內插到很多個位置上
不過我只有要850hPa,所以 pLevs 就只有設在850上
log_interp的文件在這
其實我看了說明之後也不太確定為什麼會是用這個 log_interp來做內插
不過我看MetPy裡面示範從模式的Sigma座標內插到等壓面就是用這個
所以我就直接學它了
log_interp 其實可以一次內插很多種變數
所以假設我打 log_interp( plevs, pressure, temperature, qvapor, axis=1 )
這樣就會回傳 1. 溫度在plevs這個壓力面的內插值和 2. 水氣在plevs這個壓力面的內插值
不過我只有要內插溫度就是了
axis = 1 則是看要內插的是哪個維度
因為temperature是四維的變數: ( 時間, Z方向, Y方向, X方向 )
所以axis = 1來指定是內插 Z方向
而內插的結果會保留Z方向這個維度: ( 61, 27, 150, 150) -> ( 61, 1, 150, 150)
所以再用np.squeeze讓它變三維就好
畫圖就跟上一篇畫降雨的差不多了,換個變數而已
最後結果是這樣
看起來跟之前用NCL畫的不太一樣
但是用非常大概的角度看的話,主要的低溫部分都差不多
可能是因為這裡是用單一個模式輸出的去畫,之前用NCL畫的是系集平均吧
wrf-python:
http://wrf-python.readthedocs.io/en/latest/index.html
用wrf-python畫的其實步驟也差不多,換個函數而已
[图片上传中...(image-f4ea5c-1546332638407-3)]
使用wrf-python來把位溫轉溫度時,因為有wrf.tk可用所以就不用再自己算了
而且還可以指定單位,所以就直接設是攝氏了
內插的部分使用 wrf.interpz3d
這邊用起來感覺比較簡單一點,丟溫度場、氣壓場和想要內插的氣壓面
就會回傳內插完、在指定等壓面上的溫度場了
不需要像用MetPy的log_interp時一樣要指定內插的維度
不過要注意,wrf.interpz3d 規定丟進去的變數 ( 這裡就是指要做內插的溫度場和氣壓場) 最右邊的維度必須是nz * ny * nx,然後兩個變數的維度都要一模一樣
像這裡的溫度和氣壓場,都是 ( 61, 27, 150, 150 ),分別是時間、Z方向、Y方向、X方向
所以就符合wrf.interpz3d的要求
另外不像MetPy的log_interp
wrf.interpz3d不能一次內插到好幾個位置上
所以假設想要找在950hPa、850hPa、750hPa、500hPa的溫度場
就只能老實的寫個迴圈做4次內插了
畫圖的部分大概是這樣,反正和上面的幾乎一樣
最後的結果會長這樣
和用MetPy內插的結果根本幾乎一樣
我找了超久才找到不一樣的地方
所以兩種應該是都沒什麼差
就看之後遇到的情況或心情決定用哪個了
如果資料讀出來就直接內插畫圖,那應該MetPy或wrf-python都可
不過如果有需要做一些計算才要畫,那看起來優先用wrf-python處理應該還是比較好一點
不過wrf-python有建議再裝PyNgl來做畫圖的部分
但PyNgl好像還沒有支援python 3.X版本
而且試過NCL的畫圖方式後還是比較喜歡MATLAB / matplotlib的感覺
所以就沒有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