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愿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为哪般?
疾病缠身,身不由己?或是失恋失业,不堪打击?
若是一个身体没有损毁,仍是年轻漂亮聪慧的女子选择一个平静的下午服药自杀,你猜会是什么原因?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一书中介绍了一个过着平静生活的维罗妮卡,她双亲俱在,在图书馆的工作悠闲而稳定,谈着不咸不谈的恋爱。
她与大多数人都生活是相同的。可她内心深处却渴望着不同,矛盾的激化促使她在尚年轻的年纪决定去死。
神呀,在创造人类时,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世间寻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是人类选择活成了一模一样。
强迫自己去适应与他人相同的生活,压抑自我的天性,到头来还要责怪生命的无趣。
假装若无其事地过着每一天,可当生活里突如其来一点小波澜,习惯了将一支笔放置于抽屉的第二格,一次竟一时找不到时,都容易心慌恐惧,为什么上一次我没有将它放回原处。
浏览新闻博客时,望见环游世界者、创业成功者、亦或将生活过成有趣的样子,都易心生懊恼、不安,曾以为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不可实现的,安慰自己混沌度日,只求一方平静为共同的生活方式,被打破的可不仅仅是平衡,而是赖以生存的勇气。
我们选择了相同,实质为习惯了恐惧不同。从少时起,我们被教育着何为正确的道路,做医生、做老师、做科学家,渐渐忘了不同,我们爱做合并同类项,害怕自己成为被剩下的那一个不同。
生命里的一切均一成不变,还好我们还剩青春与活力,生活仍存少许色彩。而当衰老开始来临,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再也无力去扭转生命的方向,活着不会为生命增光添彩,受苦的可能却大大增加。
相同的前半生积攒了太多的遗憾,重压在苟延残喘的后半生,未免过于残酷。我想这也是《重返20岁》里,女主所嚷嚷着过了三十岁便去自杀的理由。最后她还是没有意外地成为一个尖酸刻薄的老太太。
大多数的我们宁可承受着一千个安逸的日子,也不愿为自己冒一次险。
老人家总是喜欢以一句“认命”去总结这一生。喜也好,哀也罢,认为生活便是如此,不会前进, 也不会改变。年轻时候,把想做的事情推到将来,总以为生命意味着永恒,而当觉得生命毫无意义时,又对想做的事情失去了兴趣。所有的一切都有时效性,迟了些,又要怪罪于生命的无趣。
《我可能不会爱你》中李大仁对程又青说,‘他将每日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
当你下一次再对生命失去希望时,也先投入地去活一天,投入地度完这生命,最后,再投入地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