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改变了一个观念。
改变了我对读书这件事的看法。
曾听很多人提起过:
这辈子也读了不少书,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用。
我曾经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迟迟得不到答案。
我也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没有一些不好学的人过得好呢?
我最近的自由书写常常写到这个话题,写着写着,让我慢慢地明白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最开始引发我思考的,主要还是时间问题。
我已走过了半生,想要重头再来的话,确实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了。
所以总想找到好方法,不要再走弯路。
我非常笃定,要能在后半生里崛起,学习是唯一一条出路,而阅读就是这条路中必须走过的一段。
可是回头想,在过往的近40年中,我也读了非常多的书了,可为什么没有用呢?
前几天突然灵感闪现:不是读书没有用,而且我自己根本没去用。
比方说,我在那些书中读到了很多正确的方法、认知、知识……
可读完就把他们丢在了一边,那些内容我都懂了,但是没有去实践。
一没有对外输出,让它去触动他人,给更多人带来价值。
二是自己没有按书中说的去行动,没有真正把知识内化成我个人认知体系中的一部分。
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脑中,并没有改变我的真实生活。
所以才会总感觉以前读的书没有用。
明白了原因,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每次阅读都要带有目的性,必须从中学到东西。如果只是为了消遣,那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如果是改变认知的内容,就设法输出影响他人。
如果是实操方法,就直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这样的话,一本书,哪怕学到一点,用到一点,都是值得的。
用不了多久,就不会改认为读书没有用。
比方看了《微习惯》以后,每天也能做一个哑铃或者俯卧撑,那其他部分内容都忘了,这书也没有白读。
所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