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小发微信说她可能要去美国工作了,我听了异常激动,美国啊,对我们这些从小在封闭的小城镇长大的孩子来说,那简直是无法到达的彼岸。能有这样的工作机会,真是万分难得。
可是她却很发愁,因为她爸妈不同意她去,主要是担心安全问题,他妈妈一直希望她能考我们县城的老师,她说,好不容易出来了,肯定不会再回到那个小城,过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她一直是非常有主见的人,我知道,只要她想去,一定会说服的爸妈,飞到那充满梦想的地方。
在外地上学的这几年,回到家,发现发小们都变了,暂且不说外貌的改变,大家普遍的眼界、心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一起聊天时不再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人生,眼界自然而然就宽广了。
木合一直是我们这一群朋友中的学霸,从小学到考上大学,一直都很优秀。高考那一年,我们都觉得北大非她莫属,可是成绩出来时,她却与北大失之交臂,一个人躲在家里偷偷地哭,哭完后,报考了一所北京的大学。她很执着,一定要去一线城市,报考的学校都是北京上海。当时我在心里默默的想,去那么远干嘛,北京人那么多,东西那么贵,在小城市多好,没有拥挤的公交车,没有贵的令人咋舌的饭菜,毕业以后就留在小城里安居乐业,多好的。
事实证明我错了,我在这个不太繁华的小城市里上学(整个市只有我们学校一所大学),在这个骑着自行车就可以逛完这个市的大学里,一天除了上课无所事事,木合在大学这几年,参加了无数讲座培训,认识了企业的很多名人,在北京那个繁华的大都市,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听到了很多故事。每次回到家,与她交流时,她卓尔不凡的谈吐、紧密的思维逻辑,对事情独特的简介,都让我目瞪口呆,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问她,这区区几年,她为何变化如此大?她说,在北京,她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更多的发展机会,很多培训都是付费的,她就省吃俭用,用攒下的钱参加培训,听讲座。认识的人多了,才真正了解到了读书的意义。我才想起她每天在空间里的读书打卡,分享感受。
我才突然间觉得我们的差距竟然已经如此大了,在别人努力变好的时间里,我依旧原封不动的成长,每天躺在宿舍里幻想着以后美好的生活,依旧没有看过几本书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偶尔在网上看了几篇快餐式的文章就和朋友瞎侃,仿佛这样就能让自己想的很有文化。我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几年过去了,依旧很傻很天真。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年轻人,你最大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这分明说的就是我啊,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在努力的变好,我突然像开了窍一样,开始不在追狗血的肥皂剧,开始努力看书,写字,开始健身,开始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在这些变好的日子里,生活从未有过的充实。读书多了,容颜自会改变,在慢慢的读书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或许这些变化只有我自己感觉的到,但我相信,你所有学过的、看过的东西,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让你成为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