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斯科特和哥哥杰姆生活的环境一直都算不上正直善良。在黑人汤姆事件之前,“人性之恶”以谣言的方式集中体现在从未露面的拉德利先生身上。
小说开篇提到拉德利先生时,借的正是哥哥杰姆之口。杰姆向小伙伴迪尔介绍这个奇怪的邻居时,他是这样说的:“他脸上有条长长的锯齿状伤疤,牙齿又黄又烂,眼珠子还往外突出,不停地流着脓水”。
然而杰姆对拉德利先生的印象,全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其实孩子们与这个怪人素未谋面。
但是街坊邻里们却经常会谈到这个常年闭门不出的拉德拉一家,说他们的房子里住着一个恶毒的幽灵,梅科姆镇发生的所有小偷小摸的勾当都和怪人脱不了干系。
邻居斯蒂芬妮小姐告诉斯科特兄妹说有一次怪人拉德利在剪报纸,他的父亲经过他时,他竟然毫不犹豫地把剪刀插进了父亲的大腿,拉德利太太跑出来叫着他准备杀了全家。
为此怪人被捉进了警察局的地下室关了好一阵,后来在警方和怪人父亲的协商后,怪人拉德利便被关在了家里,即便是周日大家例行走亲访友的时候,拉德利也从未露过面。
斯蒂芬妮小姐还说怪人的脑袋像个骷髅头,而另一位邻居蕾切尔小姐也说听见怪人挠过自己家的后窗。
正所谓“三人成虎”,怪人拉德利就这样成为了梅科姆镇上,人人攻击的对象,即便是对白人的行为从来不做评论的保姆卡波妮在怪人父亲去世的时候也说了一句“上帝造出的最恶毒的人总算走了”,甚至还往院子里啐了一口。
这些谣言最终导致了大家对拉德利一家内心深深的恐惧,孩子们不敢去他家门前玩耍,即便是自己的棒球掉进去,他们也不敢进去捡。拉德利先生就这样,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怪物”。
邻居们对于怪人的谣传最早反映了这种人性之恶。但实际上拉德利先生从未做过任何伤害大家的事情,只是因为年少时期做了错事,被父亲关在家里很少出来,大家才对他猜测颇多。
谣言或止于智者,但是普通人则会成为帮凶。而梅科姆镇的邻居们只是普通人,他们过着自己的日子,为生活的困难忧心不已,也会在邻居有困难的时候去搭把手,当然,他们也喜欢谈天说地,不会错过任何茶余饭后的谈资。
正是这样的普通人,才是谣言滋长的温床。但是人们并未亲眼见到怪人,怪人又没有做任何伤害他们的事,他们又为何屡屡造谣呢?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是因为邻居们的从众心理。当身边的人都在做一件事,比如说着攻击怪人拉德利的话时,自己也会忍不住去做同样的事情,这是谣言的第一种,他们经常会说“大家都是这样说”;
其次是人们的“自我实现预言”,这个在心理学上,也称为比马龙效应,即人们会用自己的臆想去判定他人的动机,并且会因此忽视中立的证据,有选择性地为自己选择论据。
他们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臆断后不经验证地进行传播。
比如说,在自家门口看见黑影的蕾切尔小姐,她的心里先认定了“怪人”拉德利先生会在半夜出来偷偷外出骚扰他人,之后,她就没办法客观地对待窗口出现黑影这件事了。
因此,她就认定了自己门口的黑影是拉德利先生,所以她才开始到处乱说,“怪人拉德利会在晚上出现在她家后窗”这件事。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在其著作《谣言心理学》中,将谣言归结于人们心理状态的“投射”。
这种投射会让一个人,将自身的情绪和状态,反映在他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上。也就是说,人们在接收了某个信息、产生某种情绪后,他们会将这种情绪投射到其他事物。
比如,文中令大家觉得可怕的拉德利先生,其实就是人们大萧条时期恐慌情绪的产物。人们因为“大萧条”产生恐慌的情绪,再将这种内心的恐慌,投射到了周围的事物上,从而作出带有恐慌心理的判断、猜测和假想。
因此,足不出户的拉德利先生才会成为人们口中的“怪人”,而这个怪人的标签一旦确定,各种流言也会随着恐慌而凭空出现。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怪人”拉德利,只不过是小镇居民们所幻想出来的“怪物”。
而在汤姆事件之种,这种恶就更加明显了。
对于黑人汤姆,镇上的白人们毫不留情,他们本能的认定,“黑人就是会犯罪”。所以才不听辩解地将汤姆抓了起来,之后就开始叫嚣要将他定罪。
即使阿迪克斯在法庭上说出了真相,大家对此也并不在乎,他们只想处决汤姆,只因为汤姆是个黑人。
所以,当汤姆越狱被击毙时,他们则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就是个典型的黑人逃窜事件”。人们就这样,将一场不公平的审判和一条逝去的生命抛诸脑后。
怪人拉德利和黑人汤姆都是无辜的“知更鸟”,但是又都成为了牺牲者。他们的经历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握着偏见的子弹,不要轻易瞄准他人,这些偏见都是恶,他们只会让我们杀死越来越多无辜的知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