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说,这是一部进入主题最快的剧。
但是,不要被误导,因为这部剧能带给我们的会更多!
最近刷知乎老是看到有人推荐一部英剧,《性教育(sex education)》。
目前已经第二季已经更新完毕,豆瓣评分高达9.1分。
观众们被这部剧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大尺度,内容关于性教育。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刚刚开放有关课程的我国,这都是一个令人充满遐想、难免羞羞一笑的话题。
我花了三天时间将第一季和第二季一口气看完。
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他并不是一部打着“性”名头打擦边球的作品,其立意和态度都非常端正。真正对得起“教育”二字。
无剧透分割线
第一季尺度很大,有很多很高能、很羞耻的情节。男主角高中生Otis不善社交,他和经验丰富的性爱和感情治疗师的母亲Jean住在一起。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发现他能够治疗同学的性问题,而且是从心理上着手。其实他本人依旧是个小白,也许是受了母亲的耳濡目染才获得到的经验。于是被朋友Meave劝说,在学校里开办了一个付费的性诊所,利用他的直觉天赋为同学们提供有关性的建议。他们的生意虽然经历波折,但是总体来说不错,因为学生们拥有的性问题不仅多,而且堪称奇葩。从中观众也能获得不少生理卫生知识。
第二季的主题不再是Otis的性诊所,更侧重于讲述每个人的情感经历。
虽然第二季的尺度小了很多,涉及到亲子关系,朋友关系,还有男主和女主曲折的感情问题,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生活刻画得非常真实,这些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
看完这部剧集让更我感受到,中国并非单单缺少性这一方面的教育,同时也缺少着亲子教育和单纯的人文教育,每一个家庭有着自己难以言说的痛。
《性教育》不单纯是生理知识的普及,同时还涉及到性本身和人际关系等多个层面。
种族地域多样。剧中无视肤色和地域,都能够成为朋友或者是情侣,只要能聊的来。
性取向差异。人类不止有异性恋,还有同性恋和双性恋外,甚至还有无性恋者。在剧中都不会因为你的性取向和其他人不一样而遭到歧视。只是有些人为此而迷惘,只是因为还没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喜好而已。
沟通真谛。你成年了,就应当把你当成一个大人在沟通,尊重你的个人意志,不道德绑架。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感叹道:父母的爱是真的,孩子的委屈也是真的。全剧传达了一种要尊重他人意志,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勇敢认识自己,跟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为主的价值观。所谓“正视自己、走出藩篱”。
父母子女关系。典型的西方家庭关系,当你16岁成年后,你就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行为意识。即使是你父母,也要把你当个大人来看待。与中国传统的“孝”和“顺”不一样。“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孩子”,“我生你养你不容易”,“都是为你好”…类似的这些话让子女永远无法和父母掏心掏肺。
爱与坦诚。毋庸置疑,生活中充满了谎言,诚实早已不再是人人内心认可的品德,即使是面对自己最亲密的人,出于各种目的,谎话依旧存在……但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弥补。《性教育》用许多故事,阐明了爱与坦诚的重要。相比起千变万化的谎言,“真相只有一个”的实话是关于“生活”最简单最直接的答案,它和聪明愚笨无关,和强大弱小无关,它只是一种关于爱和勇气的选择,因为坦诚,所以无畏。
《性教育》吸引观众的另外一个点是它的表现形式。其笑点上有其更为丰富的表现,作为一部冠以“教育”名头的性喜剧,它最可贵的一点便是反映出各种关于性的尴尬和难堪,冲淡了本不该附着在“性”上的神秘光环。
在搞笑的同时不忘批判社会现象,同时向观众传达许多正面积极的性教育和性别教育。
它不仅展示了两厢情愿的性爱是多么令人愉悦,更告诉我们没有得到允许的性爱是违法的、令人唾弃的。
这部剧很真实,我看到有人说主角Otis并不讨喜,但我觉得讨喜并不是一个作品它刻画角色的目的,正如我们活着也不是为了讨喜。不管喜不喜欢赞不赞同这些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处事行为,都应该承认他们这么做是有理由的,也许我们自己并没有做得更好。
第二季的最后,同学们上演了一出大show,有学生组织编排的一部以莎士比亚为背景的舞台剧,剧中元素归于原始而赤裸。让古板的校长按耐不住,直接冲到台上制止,大呼:你们都被腐蚀了!但最终却被学生们义正言辞的怼了回去。
为什么这部剧引起了大众的热议和深思?
你会发现,在剧中同学们一但有性方面的问题,竟然去找一个16岁的同学去解决。这是为什么?
因为本该负责的监护人,总是缺席。因为对于家长们来说,讨论性,似乎是一件很尴尬、羞耻,甚至是肮脏的事情。
在中国,又能有多少家庭能够把性话题摆在桌面上,开放地讨论呢?躲躲藏藏只会让孩子丧失这部分本应了解的科学知识,但是无知会让他们盲目担忧,好奇心又会驱使他们犯错误。
这部剧值得每一位家长和孩子们的观看。相信每个人都能获得成长,说不定还能让大家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健康、亲密!因为世上许多事归根结底都能回到两性问题上来。
关注V公号,东篱小野,按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资源for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