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莫莫的第102篇原创文章,喜欢就分享出去吧
本文共:1388 字18图,预计阅读:5分钟
这两年北京的雪来得可以说很别致了,甭管年前群众再怎么期盼再怎么呼唤,抱歉,没有~
可他年后就出其不意、接二连三的来一场、两场,三场,淘气又任性。
初二、初八各下了一场,大家都以为冬天过去了、春天不远了,结果初十又来一场,就是这么出其不意,给大家制造了许多浪漫和惊喜。
大雪纷飞后的农博,是什么样的呢?
美丽、净透、洁白,却又如此苍茫、安静、迷人。
因许多原因,已有好些年没在农博的院子里赏雪了。是时候慢下来,好好欣赏这身边的美。
摄于4号馆门口
不同于故宫的红与白,农博的雪后,主色调是黄与白。
虽然没有那么明亮艳丽、灿烂夺目,却自有其低调无华、静谧美好。
各有芬芳。
作为院子里最生机勃勃的地方,后湖的魅力自不用多说,单是能够与成群的鸳鸯、绿头鸭、针尾鸭一起在这苍茫大地间、在纷飞雪花中共呼吸、同嬉戏,夫复何求?
摄影:张雄伟
摄影:张雄伟
摄影:张雄伟
摄影:张雄伟
再向1号馆远远望去,但见琉璃瓦上嵌满了白色雪花,再配上朱红色的椽头彩绘,越发地彰显出1号馆建筑的古典庄严,大气磅礴。
摄于1号馆贵宾室连廊
摄于1号馆东侧
此外,只要愿意去发现、用心去感受,院子里还有很多安静美好的小角落。
比如下面这张堆了浅浅一层积雪的木凳,和它背后犹如用白雪扎染过的草地。
摄于8号馆附近
比如伴着微风细雪望向这条曲径通幽的小径,如此安静柔和,仿佛从未有人踏足过。
摄于8号馆附近
比如这座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与我馆同龄的坡屋顶砖房,大雪纷飞后,但见青瓦红墙,分外妖娆。
摄于10号平房
身边的美一直都在,只是需要发现的眼睛,和愿意停下来,去感受这份美的心。
记得10年前刚参加工作时,馆里还有个传统:每年的头一场雪,各个部门都集体出动,扫雪去!
这个传统热闹了。
那些年的雪还很厚,早上出了地铁,一路吭哧吭哧踩着雪,还时不时回看自己的脚印,生怕被后来者破坏。
到了单位先去后勤部门,按人数领铁锹子、雪铲子、大扫帚和手套,然后成群结队出发到各自的责任区域,一般是2到3个部门合起来扫一个区域。平时几个部门沟通的时间也不多,正好一起扫雪时还能顺带聊会天,增进下感情~倍儿棒!
扫5号馆的雪
接下来就是全副武装加油干呀,扫出一身汗呀,热火朝天呀,嘿呀嘿呀,然后再集体搓一顿儿涮羊肉呀,真香!
回忆起来都带着涮羊肉的热气腾腾,脑中浮现的也都是每个人辛勤劳动后的笑脸~~
可惜我只赶上了一两回扫雪,后来馆里工作任务逐渐繁重,扫雪工作也就由物业接管了,不再由各个部门负责,虽然不用受累了,倒也失去了这部分乐趣。
幸好还留有这些好玩的回忆~
扫花坛的雪
再说说那些年,我们这些刚入职的小年轻。
每到下雪天,我们就像初见天日的小鸟,眼巴巴盼着午间休息时间,吃完饭就叽叽喳喳地飞出办公楼,十来个人的大队伍,浩浩荡荡占满了后湖一整条路。
干嘛去?到湖边遛弯、赏景、打雪仗和被动溜冰呀!
什么叫被动溜冰?就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别人推着出溜...最后滑倒或不滑倒,哈哈(此处没有图,请自行脑补)。
想想那会真是蠢萌...
一帮20来岁的年轻人,争先恐后地往对方后背里塞雪块、脑袋顶上砸雪球,无时无刻不在找机会把人推到雪地里摔个大马哈,看着摔跟头的人一脸无辜和惊吓还有点没回过神的样子,旁边的人早就哈哈哈地笑弯了腰(此处仍旧没有图,请自行脑补)。
真是一段有趣的青葱岁月~
一张老照片,少了石头、璞;东强二哥和大V
一晃都相识10年了。当初一起打雪仗的年轻人,纷纷都从懵懂的少年长成了孩儿他爹、孩儿他娘(以及俩孩儿他娘的,当然还有个别钻石王老五,最为值钱),从傻傻的愣头青,逐渐长成了各自部门的业务骨干。
我们见证了彼此的人生重大时刻。而农博的一草一木、一景一致,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愿我们都不忘初心,在奔跑的农博,继续做追梦人。
10年前的粉嫩青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