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鱼:
愉快的暑期托管班结束了,你打算接下来的一个月如何安排呢?
周五晚上你与我们聊了很多班里的趣事。你说班主任王老师跟你们讲了一个故事——
她曾经带到过两位考上缙中的学生,一位学生觉得自己虽然考上了缙中,但分数并不理想,在缙中并不能出类拔萃,于是选择去另外一个学校读书,宁当鸡头;另外一位学生的分数也是刚刚过线,但最终选择留在缙中,他觉得在那里可以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
“你猜后来怎么样?”你突然问我们。
我和你爸面面相觑,摇了摇头,等着你揭晓答案。
“王老师就是这么问我们的。”你继续津津有味地说,“三年后,在缙中的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至于另外那位同学,谁都不知道他后来去了哪里。”
“是呀,环境很重要。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是当鸡头,还是凤尾?”我问。
“什么都不当。哈哈…”你大笑。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你爸也曾经讨论过。我们俩意见不一。
我认为要宁当凤尾,因为这样我可以在一个好的氛围中吸收很多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爸认为要当鸡头,因为那样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还可以决定一只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高级附庸。
其实不论当鸡头或是凤尾,都没有好坏之分,最终还得看情况而定。就以我和你爸为例,我认为——
我选凤尾,是希望多学习,那是因为我是易吸收体质,但是,我也是固定型思维,我希望在团队中能找到归属感和稳定感,这在小团队里是很难感受到的。
选择做鸡头的人,是善行动体质,他们拥有成长型思维,团队能及时给他们带去正反馈和全局感,这在大团队中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感受到的。
前段时间,我在吴军老师的课程中听到类似的话题,很有启发的,分享给你。
吴军老师说,对于这个问题,彼得森教授提供了一种思路,咱们可以既不是“鸡头”也不是“凤尾”,而是第三种选择——做鸡脖子,不是头,但是离头很近,经过努力能够成为鸡头。
然后,可以再去做一只羊的脖子,成为羊头之后,就有机会做到牛脖子的位置……最后就有可能成为凤头。
的确,真实生活中的很多选择,其实并不只是我们目前知道的那两种选项而已。
总之,不论我们如何选择,都不要总是挑容易的事去做,否则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就不会有什么区别。
最后,送你《明朝那些事儿》结尾的那句话,“成功只有一个,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