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一条线,秭归一大片,兴山像个猪食圈。”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这样说,这是对峡江三个背靠背“乡巴佬”老县城的朴素评价。一条线的巴东我呆过,一大片的秭归我住过,唯独没见过猪食圈,第一次去兴山就被她的秀美所折服。
童年记忆中留下最多碎片的还是山城巴东,老县城座落在金字山下,整个县城像一条蜈蚣。吊脚楼与现代化的楼房混杂在一起夹出一条“扁担街”,街道两边是无数个向外延伸的由青石板砌出来的一级一级的”疆岔子“组成的昏暗巷子,扁担街和青石巷“血脉相通”,使整个山城融为一体。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但街道上的人口密度一点也不比日本东京低,扁担街上卖什么的都有,背什么的都有,偶尔还能看见金发碧眼的“洋人”,巴东是深水码头,这里经常停大船,但街上的车还没有人走得快。
在我的印象中,那几年巴东每年要失一次火,有一年是腊月二十几的时候,有人烧猪脑壳把房子引燃了,因为房子挨得太近了,所以半条街点着了。所以后来就有传言道“秭归端午赛龙舟时,只要红色龙舟输了,巴东就要失火......”
从秭归到巴东,黄岩(ai)跟水泥厂是永远也绕不开的道,过了水泥厂那几个铁皮大罐子,就算进城了,也庆幸躲过了黄岩“打闷棍”的劫难了,黄岩的地形就像《水浒传》中的野猪林,适合打家劫舍,谋cai害ming。远远地就闻到了“大转拐”包子油条的香味了,夹杂着下水道与锅炉房的味道很好闻。孩童时代,鼻子的记忆有时比其它感官更深刻久远,到了菜市场,就闻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卤肉的味道......
如今,巴东新县城已历经了两次搬迁,分布于长江两岸,由巴东长江大桥连接起来,新县城也由一条线变成了一大片了,巴东一条街是新旧社会和谐共存的样板,可惜已被深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