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收到浙江嘉善作家禾塘寄来的快递,原来是《分湖》第四期渭塘雅集特刊,看到这一本渭塘雅集特刊,那天嘉善、吴江、昆山24位书友相聚渭塘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天,是2020年12月26日。
我想说,这一本渭塘雅集特刊,就像我的一本专集,上面有我写的两篇文章《<渭塘雅集>那会是一本书》《向张舫澜先生致敬》,其他都是书友写我的文章,以及关于渭塘、太平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源于渭塘,读来感觉亲切和意味深长。
我的那两篇文章都发表在简书里,这里就不浪费空间了。
徐建平(简书名太湖风徐徐道来)的《老同学蒋坤元》、石爱芝(简书名絮飞儿)的《老街随想》(即《我在冬日里揣测两棵树的前世今生》)、同里红的《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草木人(简书名汾湖草木人)的《让时间的鳞片在文字里发光》,这些文章也都发表在简书里,这里也不再重复表述。
其他文章,这里摘录部分,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
戴丽的《从魏塘到渭塘,流连那一片粮仓》:
那日一早,我和韩金梅老师搭禾塘的车,从魏塘出发,先去嘉兴汽车北站接上范笑我老师和子仪女史,然后就向渭塘进发。范老师妙语如珠,说蒋老师是“文学青年”“老男孩”,范老师还说来之前他看了蒋的《苹果》,准备评价他:“脑白金,年轻态健康品!”我说:“这次蒋老师会不会讲两个小时?”“哈哈哈!……”一路上欢声笑语。路过苏州“大裤衩”时,范老师及时拍下它的影像,我则抓拍了范老师拍照的一瞬间。
梁雪的《相约渭塘,太平老街遇到可爱的人》:
喜欢旅游的我,看美景赏古迹,最爱的是那一个个生动的人。忠君爱国的王皋、《寓圃杂记》的王琦、优秀作家、企业家蒋坤元老师、太平古镇守望者龚仁之老先生……都是可爱可敬的渭塘人。苏州渭塘盛产珍珠,那一个个可亲、可爱、可敬的渭塘人,更是阳澄湖的明珠!而我身边的文友,哪一个不是热爱自己的家乡,根植于脚下的热土,用手上的笔,描绘着、记录着、挖掘着……
顾艳龙原是某副刊编辑,现在是苏州创元集团职工笔会会长,他写了《“蒋坤元现象”刍议》:
我个人比较喜欢蒋坤元的散文集《风车转啊转》,它给我带来解放后江南(苏州)农村经济社会及政治、文化等发展状况的新鲜认识,可以当作口述历史看。我还喜欢蒋坤元的渭塘历史人物系列小说,其中有本《山水刘珏》,写明代画家刘珏的故事。记得前年苏州的“芸香四时读书会”首次活动,就是在相城“刘珏纪念馆”举办的,笔者在读书会上见到王稼句、孙中旺、平燕曦等苏城名家,还有周瘦鹃之女周全,聆听了大家妙论,对刘珏这个名字留下深刻印象。
在这一本渭塘雅集,读到嘉善名家范笑我写我的文字,这些文字曾发在“范笑我听吅楼的博客”:
蒋坤元《我就是那一只墙外的苹果》:年轻态,健康品。12月24日。九天前,子仪相邀本月廿六日同往苏州渭塘蒋坤元的正翔压延厂参加“蒋坤元作品分享会”,计划的流程有:蒋坤元谈创作;嘉宾谈蒋坤元作品;参加活动者与蒋坤元互动,或自由发言。有廿五人参加。离相约之期还剩两天,笑我翻阅了四十天前蒋坤元所赠的《我就是那一只墙外的苹果》,书中还夹了一本《提高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成绩的金钥匙:蒋坤元作品阅读试题详析详解》。五辑八十四篇文章翻完,想起了“年轻态,健康品”六个字,“脑白金”的广告词。闪现的镜头是“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只收脑白金。”知道了蒋坤元的儿子叫“晴谷”,记住了刘放对蒋坤元的评论:“坤元文章与儿子一同养育,不能不让人赞叹好一个大智如愚的田野耕夫。”此次渭塘之行,期待能见到“晴谷”。
这是其一,还有一则《蒋坤元:阳澄湖传奇,赚钱过亿,写书成瘾,已出版四十余种》。
张建林的《渭塘雅集(简庐日记20201226):
席间闲聊,范笑我、何文斌笑着提到美人腿。《美人腿》是蒋坤元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蒋坤元说,今年出了四部长篇,明年将出七部。范笑我开玩笑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何文斌接上:读书只读蒋坤元。后来,话题主要以书有关,谈旧书、藏书家轶事等。谈到黄裳与沈鹏年交恶事。范老师说,曾和黄裳通过信。还谈了谢泳、王稼句等。
何文斌是国家宝石协会鉴定师,他写的文章《上友人书三札——代渭塘纪行》“古色古香”:
艳龙诗老足下:炊烟袅袅,鄙庐锅中笼屉正沸,坤元前辈馈赠渭塘酒家大团子温香垂涎。迭承手教,情词谦谦,愧感无由。今日蒙宝车载往复,省却步履,实有费清神,心感无极。今日雅集,满目琳琅,山阴道中,令人难忘。旧友燕谭,新知如仰。耆宿名门,一瞻风采。惜维风尘天外飞沙,日月窗间过马。桑荫不徙,金乌西坠,各自话别。归来诸文友大挥如椽之笔,弟本不才,未敢成文。笑我先生宴间言及午餐之所在骑河,曰对上海,甚可乐也。小小骑河,瞬间堪与国际大都市四衢八街、软红十丈列席。此中掌故,弟以为不可不记,因赘叙于此。
这一本渭塘雅集特刊封面绘画蝶庵,韩金梅老师题字,这都是珍贵的,值得珍藏。
我出书四十本,而出这样一本专集还是第一次,感谢本期主编禾塘,感谢编委子仪、张建林,感谢所有的作者和朋友们,文字是最好的遇见,文字是真诚的流动,愿我们借着丰富的文字抵达我们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