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参加6.15-6.16在苏州东山书院举办的“读经教育的目的王国”研讨会:https://mp.weixin.qq.com/s/_sCRjAt3DssNDjD7nI0VUw
《如何把学堂变成目的王国》音频讲座https://m.qlchat.com/topic/details?topicId=2000000686448761
从王财贵《教育的智慧》讲座到“读经教育的目的王国”
为什么要举办“读经教育的目的王国”研讨会?这是读经教育教学实践内在推动的结果,是很多学堂堂主和老师内在的需求推动出来的,也是天地之心借助儒家学问在这个时代从很深远很深远的地方而显扬出来。
王财贵先生在2008年《教育的智慧》中讲到了做教育的最理想的状况:“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该如何引导一个孩子呢?从现实工作上来看,这个老师能不动就不动,能不讲话就不讲话,能不管理就不管理,这就是教学的最高艺术,这是智慧的教师的本色。一切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让孩子自己愿意学习,…他的现实表现是从内心发出来的,不是用一个被要求的自己去激励现实的自己,也不是用一个被规范的自己来责备自己,他的光明好学的自己跟现实的自己是合二为一的。”
也说到了一种状况:“…他会用他的现实需求来对抗老师和父母,他希望现实上受到的要求和规范的自己不再受管束,他希望成为纯现实的接近动物的那个自己,所以起来对抗老师和父母。如果年纪还小,或性情比较温和的孩子,这种对抗可能还没有显现出来,他在老师父母面前,会勉强去大人给他的标准,也就是暂时压抑他现实的自己,这种学生一时之间表现看起来是好学生,其实心里并不坦然,这不是真好,是一种病态的好,因为他的生命是分裂的,自己跟自己隔阂,自己跟自己对抗,他纵使拿到了许多三好学生的奖状,但他并不真的快乐,他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力和智慧能量,…他在众人面前,勉强维持着好人的形象,但他心里却不踏实不坦荡,…我常想,他们为什么不更上一层楼呢?但,习性已成,又没有人提醒他,他可能一辈子没有向上一机的福分。”
所以王教授对读经教学的状况和境界提出了一些进阶:“一个人做事,很认真,固然已经很好了,但有没有更好的情况呢;《中庸》引《诗经》表示应进一步为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那么不大声以色,就是完美了吗,不是,《中庸》更进一步引了德輏如毛,輏是轻的意思,一个有德者的德,要像羽毛一样,使人几乎感觉不到压力;这景况,已渐渐接近庄子说的逍遥了,但是《中庸》依旧批评它,说毛犹有伦,羽毛轻是轻了,但它还有一个图样形状可以捉摸,要真逍遥,还要再进一步,到上天之载,无声无息,有如上天的运行,广大高明而却毫无声息,毫无痕迹,到此境界,至矣,达到极点了……从用一些力气,到几乎不用力气,到完全不用力气,完全没事情一般,老师要向这里琢磨他的教育智慧。” 读经教育的教学实践,可以朝这个方向进升。
道理如此,可究竟如何实操落地,形成与之相配的教学见识、教学信念、教学原则、教学配置、教学水平,王教授又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原则:“我们教育的最大责任,是要让一个孩子养成自动自发自觉自治的能力,即使离开了家长离开了老师,依旧有不断的自我调理自我长进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从小常有光明发用的经验,常有幸福的感觉,这样的能力便能保持一辈子,当他现实的自己跟光明的自己有一种摩擦的时候,他会很快警觉,警觉了,便很快调整,永保光明、永保幸福。”
如果依照这个原则循序而行,即是一个教育的目的王国,亦即是一种目的王国的教育,这种面貌,将是一个不一样的的读经教育,将是一个全新视野的读经教育,将是一个更接近理想、接近颜渊之教的读经教育。这种面貌,也将有助于从实质处化解读经教师的身心疲惫过度紧张,化解学生的催赶紧张高压怨气,为读经教育达到“学生愉快,教师轻松,家长安心,大众欢喜”提供一种参考和案例。
敬请参加6.15-6.16在苏州东山书院举办的“读经教育的目的王国”研讨会:https://mp.weixin.qq.com/s/_sCRjAt3DssNDjD7nI0VUw
《如何把学堂变成目的王国》音频讲座https://m.qlchat.com/topic/details?topicId=200000068644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