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一场骑驴找驴的游戏


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一场骑驴找驴的游戏

  唯物唯心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开始阅读之前,请先将头脑中关于这两个名词的定义、标签抛弃,因为不管两者的区别争论了多久,它们只是在学术上的争论,和你的现实体验没有任何关系。和你生命体验切身相关的知识是你对现实的诠释、观点、感受,它们属于内在。诸如:一加一等于多少,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种知识属于外在,和你的生命体验没有直接的关系。现在我完全从个人体验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饿了要吃饭,这是人生首要的大事。这是最初的向外求,也是生存的前提,“饿,是身体传达给你的信号”,我想,没有人会质疑这句话的正确性,连带着你也必须得承认这句话里有两个主体:“身体”,“你”。如果按照哲学上的主体客体的定义,在这个例子里,“身体”是“主体”,而“你”才是那个被动接受信号而据此作出行为的“客体”,虽然这听起来有些许心理不适,但你并不能否认这里逻辑、定义以及隐藏在背后、隐隐约约貌似无可争辩的事实的正确性,你发觉了这种不适感,但并没有发觉这是由于一种固有的认知被撕裂了的结果。为了稍微减轻这种不适感,暂且都称它们为主体。这里“你”等于“身体”,中间的这个等于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如果你以为我要据此得出一个什么结论,那只是我在用文字描述我的观点而自动带来的暗示,请无视那个被称为结论的暗示,分析思考的那个过程才是我想要的重点,我甚至不想要什么结论。

  前面把两个主体拆开来引起了“你”的心理不适,接下来为了讨论的方便,把它们合起来统称为“我”(后面一直带双引号的才是),到这里你有没有一种被撕裂后又合起来的“完整了”的满足感。我不是在玩文字心理游戏在戏弄你,我仅仅只是在分享我的思考过程。

  幼小时的“我”没有对事情好坏的评判,全然享受田野上的奔跑,草丛里追蝴蝶的嬉戏,在那游戏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试不好会怎么样,以后娶不到老婆会怎么样诸如此类的想法念头,但随着头脑学会了思考,便在各种人、事、物上贴了各种各样的标签,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不同的评判(当然这一切都在头脑之内完成),由这些评判内在有了不同的情绪、感受,而“我”也据此做出不同的反应,渐渐地 “我”内在升起一股想要更好的生活的欲望,于是在一个被称为“客观”的现实里去寻找,追求,获得了物质上的金钱财富,内在也享受到了由此带来的满足感。在“内在-----外在-----最后回到内在的满足感”这一个循环里,向外其实也就是向内,只不过是绕了一个大圈。在这个圈里头脑的评判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在头脑没学会评判前,天然的喜悦已经存在,但带着头脑中的标签和各种评判,不管向外怎样的寻求,获得什么样的成就,那份纯粹的喜悦已经消失,它真的消失了吗?还是头脑中的思维把它蒙蔽了?我们的整个人生是不是在玩着一个骑驴找驴的愚弄自己的故事?其实驴一直都在,只是我们看不见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娑婆世界是限制中的世界是遗憾中的世界,越好的位置越高的人位置人越少享有的资源确越多二八定律金字...
    莫忘小寒阅读 3,280评论 0 1
  • 钱,会让一个人的心变得冰冷,也会让一个人的心变得温暖, 其中的偏差在于你对金钱的认知。 你认为金钱是怎么流动的?为...
    莫忘小寒阅读 1,521评论 0 1
  • 真困!真累! 前天晚上没睡好,昨天早上醒来一直到晚上九点都没休息。好歹昨天该交的材料都交了。 昨晚回来九点半哄睡宝...
    珙桐花的话阅读 1,553评论 3 6
  • 感恩!六点签到 我们太过于看重社会的评价和他人的眼光, 以至于把自身的快乐、幸福和成功全部交予社会和他人定义, 从...
    感恩学习相信小陶阅读 812评论 0 1
  • 微生物发酵技术助力新中式养肤走向世界 近年来,在众多护肤理念中,微生物发酵的护肤产品受到消费者越...
    时尚前线阅读 1,04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