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领导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所以在部门组织每周读书分享活动,轮流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有一次,我分享了黄帝内经。说是黄帝内经,其实只读了《上古天真论》,主要讲解中医基本现象和理论,其它的全部是听梁东和徐文兵中医太美的节目。
原本是妈妈生病了,寄希望于中医里那一点光芒,然而一切并没有那么理想。要了解中医,先得从汉字学起。例如,什么是疾病?疾是小病,病才是大病。什么是运动?运是脏器运化食物的过程,动才是现代人理解的运动?这些“粗浅”的知识本该很早就知道,然而直到想用的时候才了解了一点皮毛。
都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西医关注的焦点是微观的,强调病毒、病菌,而中医关注的是宏观的,强调的是平衡。中医把脏器分阴阳,用五行阐述内脏的相生相克,把人当作一个在地球上生活的个体看待,而西医更注重器官移植,殊不知器官与器官是不同的。要说二者哪个更高明,其实没有可比性,认识世界的路径有很多种,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
当下,西医占上风,主要原因在于西医的效率,很多时候确实是立竿见影;还在于西医的现代化,各种检测仪器,看到了原本看不到的东西;西医产业链完备。但是,西医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更容易涉及伦理问题。不少人在绝望的情况下,会去求助于中医,但可惜的是已经为时已晚。太晚并不是指就医的时间晚,而是懂得人体运行的道理太晚。所以,每个求助于中医的人,都会有伤心的一段往事。
中医更注重养,更强调调合阴阳五行,让各个脏器相生,会教你每天起居、坐卧、饮食、运动。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自律,顺应自然、顺应本能,努力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黄帝内经》中把人分为真至圣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真人是可以与天地日月同在的人。我认为这是不太可能达到的境界,但这是解码自然规律后达到的境界,也未尝不可。
现在虽然很多人不信中医,尽管我只听了一点中医的道理,但我认为中医的哲学思想是先进的,至少把人当作一个整体。现在之所以不受重视,是因为西医的经济性更好,但人的身体不是经济。
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医会发扬光大,因为他的意境非常高,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因为他把人当人看,而不是一堆器官;因为他是千年验证后的道理,必有其过人之处。
我希望以后相信中医的人不再有伤心的故事。我们都要从小顺应自然,合理我们的生活,不让身体过劳,不让人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