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之寻找需要

无论写文章、讲道理、授知识等各种行动实施前总是要在人的认知上下很多功夫。从心理学上来分析,只有激发人的需要,才会有产生动机的可能,那么行动的可能性才会更高;从社会学上来分析,社会人追求的是价值,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满足需要的程度,价值越大,重视的程度和行动的倾向越高,也就印证了“人为意义而活”。当然,这也是刨除了其它种种外在因素的单纯判断。

我们来讨论“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自觉行动”这个命题。首先,先分析“为什么不自觉行动”,关键点应该是不能全面认清行动的价值或是意义,这是行动的动力源。行为学来分析,行动能带来什么,行动是否与期望契合;行动是否带来效益;行动是否有外在压力;行动是否符合群体要求;行动是否让情感高涨;不行动会影响什么。经济学来分析,投入与产出能否成正比;成本过高而收益较小;对未来升值期望不高;市场不稳定抱有投机心态;竞争环境不公平。两种分析重点是对象本身的判断。其次,外部环境对分析对象的影响。宏观环境,是否风清气正;是否存在群体焦虑;是否急躁暴躁烦躁社会病。微观环境,品德性格;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方法手段。

做人的工作很复杂,在进行分析是应该对认知、性格、能力、方法、环境,找寻出关键的症结所在,才能寻医问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