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经历,也有自学的经历。其中,很多人对学校的考试与被动式听讲深恶痛绝,开始尝试用主动的自学方式来吸收知识,到头来却发现自己的自学进度还不如学校的模式。
毕业后,所有人的学习模式只能靠自学了,我们迫切需要掌握这项学习技能。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多少人因无人管教,缺乏自律,没有测试环节,缺乏老师指导等因素全都败在了自学上。
MIT和哈佛大学毕业生萨尔曼·可汗在一次对表妹的远程辅导中发现了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的一些弊端,自此他开始全面思考当前教育各方面的缺陷与落后之处。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社交网络盛况空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可汗毅然决定辞去金融分析师的大好工作而投入教育事业中。后来,他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创办了“可汗学院”,目标是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虽然非科班出生,但可汗却洞悉了教育的本质,敢于大胆创新。让我们看一下可汗取得的成就吧。截止到今天,YouTube上的“可汗学院频道”有544万订阅,总播放次数超过17亿次,他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超级巨星。
现在,他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写成了一本书——《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在书中我们将了解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与弊端,互联网时代可汗学院的新教育模式以及对它对我们自学的一些启发。
让我们开始吧。
一、传统教育——普鲁士教育模式
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k-12教育体系,其实是在18世纪由普鲁士人最先实施的。最先,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批量化炮制服从教师和课堂在内权威的学生。
它的教育体系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统教育按年龄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年纪,将知识划分成各个学科,并进一步将学科分为各个独立的单元。
2、采用“课时”这一概念,每节课40分钟左右学习其中一个独立单元。课后休息十分钟后,下节课学习另一门学科的独立单元。
3、基本上没有复习的概念,因为每节课的课程时间紧张,因此课堂上的所有时间都用在了讲述新知识上,学生的复习只能靠自觉完成。
4、引入考试这一概念,用分数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些概念已经成为了人尽皆知、约定俗成的东西。没有人去思考它是否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否它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时代?
事实上,在当时的技术水平,要想实现人人接受教育的目标,也许普鲁士教育体制是最为经济的方法。然而,不知是否有意为之,该体制严重限制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极大坏处。
200多年后的今天,创造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变得尤为重要,科技得以如此高速发展离不开具备这两项能力的顶尖人才。服从指挥、行动上掌握基本技能的普鲁士教育变得已经不再重要了。
二、重新思考教育是如何发生的
什么是理解呢?
神经系统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理查德·埃德尔曾给出了准确的解释。
当我们学习时,相关的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这些突触在神经元之间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随着活跃突触数量的增加,神经细胞在传递信息时效率就会变高。如果信息不断被传递到大脑的某片特定区域,就会在这片区域集合并被存储,这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理解”。
有趣的是,当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概念进行学习时,就能建立更多且更深层次的信息链接,也就是理解的更为深刻了。
我们都有过学过的知识遗忘的经历,也明白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概念,知道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什么。很多人认为,不就是不断重复就能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吗。
其实,这样理解还不够完全准确。脑科学家虽然还没有从细胞层面发现“巩固”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但他们已经了解到这一过程功能方面的特性。
坎德尔说道:“要想获得长久的记忆,大脑处理信息时必须足够专注,并且要将这一信息有意图且系统性地与记忆中已经完善的知识联系起来。”
让我们想一下记忆冠军是如何记忆的。他们仅仅只看一遍扑克牌的顺序,就能够完美背出来,且能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是因为他们将扑克牌与大脑中已经建立好的图片相互联系、挂钩,通过记忆一张张图片来完成对扑克的记忆。
还有一个例子,有些人在看古诗时,仅仅只念一遍就能背诵下来,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忘。他们并不是通过不断重复、死记硬背来完成。而是,在他们大脑中已经对古诗中每个词的理解、押韵、意境、历史背景都了如指掌,将这些新信息与旧信息联系起来了,自然就记忆的更牢了。
我们不要对“巩固”有误解,它强调的不是记忆的次数,而是与旧知识联系的多少。
三、21世纪自学的启示
了解了传统教育与神经系统科学家关于“学习”这一过程的解释,我们能从自学中获得哪些启示呢?
1、无视年龄、学科、学科独立单元之间的划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学到你想知道的绝大部分知识。这就造成一种现象,一个18岁的精英完全有可能在学识方面碾压大多数30、40岁的青中年人。不管我们是嫉妒也好、羡慕也罢,事实就是事实,这样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可以轻易发生。
年龄已与学识之间的正相关没有那么明显了。每个人都应该放平心态,做一个终生学习者。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无视学科与学科独立单元之间的划分。查理芒格一次又一次的强调,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的人就像是谚语中那个铁锤人。在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眼中,周围所有一切都是钉子。
2、要先建立知识地图
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初步联系,利于理解与记忆。
马斯克曾将知识比作一棵语义树,当学习新知识时,要先确保你理解基本原理,正如树干和大的分枝;再寻求细节,正如树叶,不然树叶将无从依靠。
《如何高效学习》的作者斯科特·杨曾经完成过一次困难的挑战,他只用了1年时间就完成了麻省理工学院四年的课程,其中每门课需要一星期到十天左右的时间全部掌握并完成测试。据他所说,在进行这个挑战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一星期时间了解每门课的内容框架与制定自己的时间安排。
3、要做到自律
在学校有老师管教的被动式学习虽然有一些弊端,但却可以带来一部分纪律。当自学时,如果对自己不严格要求,很容易被其它事物打断而不能够继续。因此,自学时需要对自己每天完成的任务量要有明确的标准,以此来建立自律。
4、精熟教学法与费曼技巧
自学时没了考试这一环节,我们只能靠对知识的诚实来判断自己的掌握程度。
传统教育体制中,师生需要在固定时间完成对某个主题的学习与讨论,当时间一到,就必须进入下一环节,这对于还没掌握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自学则可以完美解决这个弊端,我们不必刻意追求固定时间完成固定的主题,而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概念之后再进入到下一主题的学习,这正是精熟教学法的教育理念。
那么如何确保自己对知识有足够的理解与掌握呢?我们可以参考费曼学习法,当我们能够将所学主题用自己的话完美表达出来,即使普通人也能够听懂,那就代表自己已经完全理解了这块内容。否则,重新寻找自己所缺的信息进一步学习,再试着表达出来,直到完成为止。
四、总结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不在是一种稀缺资源,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他所想学习的资源。
互联网降低了自学的门槛,提供了很多种学习的可能性。旧的教育模式正在被颠覆,新的模式已经来临。
行动起来吧,做一个终生的自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