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论是周围的同学还是抖音、网络,他们都号称:“放假不到一周,就被父母嫌弃了。”而我,回到家,不到两周,就起了想回学校的心思。
人渴望改变,总是会有促发想改变的因由。想回学校,自然是学校比家里带给我更好的生活体验。
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与我爸的矛盾,我总是看不上我爸,尽管我爸非常爱我疼我,好吃的总是给我留着,不舍的让我干重活,从小到大一向如此。
一向不变还有我对我爸的瞧不上。
【2】
从生活习惯到生活态度,我总觉得我爸这辈子也只能这样了,有时候甚至很同情我妈妈要和这种人过一辈子。
我劝过很多次,让我爸少抽烟,对身体不好。建议他循序渐进科学戒烟,本来两天一包,现在三天一包,往后逐渐拉长周期。也就前一周有用,我不督促,又不自律了。
每当爸做事情不完美或者直接错误的时候,我和妈妈提出建议时,他总会拿出一副无奈的表情:“那怎么弄呢?也就这样了,不干就不错了。”言语之间一点悔改的意思没有,有时候我就在想,在这个人人虚伪的社会,能听到一点真的意见多么不易,尽管是一家人,但当别人指出问题,不也应该好好吸取教训吗?
我觉得人最可怕可悲的不在于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而在于,当别人给你指出问题时,你仍旧无动于衷,不思改正。
我爸是个小贩,近两年生意不太景气,家里人都劝他换个行业吧,我也数次建议他别的职业,可都被他一一否决:“哪有那么容易啊。”
是啊,迈出舒适区的确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容易,人一旦习惯了处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就会心生惰性,不愿接触新鲜事物,不愿尝试,畏惧失败。殊不知,自古成功在尝试。
【3】
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探问自己,是否真的是因为俄狄浦斯情结在起作用,让我爱母仇父。
父母都是亲的,对我都挺好,不过是母亲更注重细节,父亲比较粗放一些。佰川纳海,殊途同归,方式不同,相同的是都很爱我。
我尝试去理解父亲,去把对外人的宽容大度用在自己父亲身上。
他不过是一个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民,他不过是一个没有认清现实的平凡人,他不过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小贩,他不过是一个人疼妻爱子的家长,他不过是……
他很平凡,但他又一点也不平凡。
正是这样一个人普通人培养的儿子去读了研究生,儿子成了村里第一个研究生,备受左邻右舍的尊敬。
平时,我喜欢宅在家里,可是每次和我爸出去,总有人夸“你儿怪管呢”,父亲总是笑笑,不说话,看得出来他很满足,也很骄傲。就是这样一个“臂膀硬了以后就看不上他”的儿子给他带来了骄傲。
【4】
常常会想起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西南大学王本朝教授对父亲的解读是,父亲不仅仅是因为爱,而且因为愧疚,才来送的“我”。父亲当时由于外遇,把家产败尽,祖母气死,深感愧疚才来送“我”以期获得原谅。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父亲亦是如此。
父亲提供的就必须是榜样的力量吗?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培养的子女幸福快乐就好,这应该是大多数父亲最为基本的诉求了,能够小有所成,那更是父母的骄傲。
父亲缺点多多,何不多去鼓励,少去批评建议,因为后者对他来说确实无效。让他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潜藏的建议。
我爸,有时候,也像个孩子,需要哄一哄。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