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朋友圈里很多是北京孩子,所以最近持续被一些对政策的不满吐槽什么的刷屏。当然也就导致我这篇只敢发在这儿了。
平心而论,虽然并不认为他们说错了什么,但作为一个曾经盲目向往着如今这座霾城的人,我却仍然可以有一千个理由不赞同,而我也的确这么觉得了。
首先容我介绍一下什么是地区差异,其实说实话,和我们时常争论的高考分数线并没有什么卵关系。真正体现地区差异的,不是一次考试,一场雾霾,而早已凝结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人深深的脑海里。
知道我爷爷都是怎么介绍我给别人的吗?—这是我孙女,在北京读大学呢。于是一群打牌跳舞的老爷爷老奶奶迅速自动围成密不透风的人墙——“哇,这女娃好厉害哦”“学习真好啊”“你有福气喽老头子”……等等等等。明白了吗?这才是真正的地区差异。是已经可以自如同外教交流和还因为设备不过关高考不能考听力的我们之间的差异;是出门坐地铁就可以看各种展览演唱会和只能坐在电脑屏幕前舔屏的我们之间的差异;是老师会建议你在简历上加上籍贯和千万不要多写废话之间的差异;是你可以自豪宣称自己是老北京而我还要解释自己生存的城市到底在哪个省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无数外地狗的一切被裹上厚厚的蜡,不断地追求着北京这座看似充满了机会和挑战的城市,不断地想要烤掉那层厚重的蜡,即使那火会烧的全身通红,痛苦不堪。
高中时的我热爱北京,三年以来从头到脚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咆哮着我要去北京,于是高考填志愿时我连其他地区的目录都没有看过。然而从我走出机场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自己想错了,我站上的这片土地,即将学习、生活四年的这个城市和小时候夏令营是不一样的,它对于我来说是沉重的、冰冷的、完全陌生的。于是我清楚地明白,大概我只能待这四年了。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点——北上广和其他地方的差距,是早在新中国成立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的。而因为这些差距,无数的人们削减了脑袋想要留在这里,只是想争得更好的资源,给后代更好的环境,他们并没有错。如果非要给现在北京的现状安上一个罪魁祸首的话,呵呵,你们懂的。
其实我对自己故乡真正的热爱,是从我对她的远离开始。当你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靠近又远离的时候,你会更沉迷于发现她的美。即使那座小城破旧,也可能有那么一些脏乱,可是每次坐上回来的火车,我都会紧紧盯着窗外,直到彻底看不见那些长满干枯树木的荒山和漫天黄沙的黄土高坡。
所以,别吐槽,也别抱怨。你不知道别人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才到达这里,何必在他还没登上山顶的时候就急着掏出你引以为豪的武器呢。你不过是站得高而已,不如等他登上去——来吧,打一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