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一种,生灵涂炭的表现,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来保护国家,就像咱们现实中的父亲一样,用奇怪的手段去保护孩子们。
其实,焚书坑儒的真实目的是想让儒学下架,让法学上架,因为秦始皇想用法学来治国,但是人们太爱儒学了 ,于是,秦始皇才迫不得已焚书坑儒,现在我可以理解,那些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坏的人想的了,他们把焚书坑儒形成的目的,但其实焚书坑儒是手段,那么就来细细的说一下,焚书坑儒,首先,焚书坑儒的影响,焚书坑儒虽然成功的把法学成功的立在了头上,但是也对秦国的灭亡有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之前说过百姓都很喜欢儒学,那些读书人也一样,所以,当秦始皇坑儒的时候,也就相当于把那些读书人赶到了对立面,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那些读书人就站出来加入了他们,其中也包括了孔子的后裔,也让叔孙通去了刘邦那里,虽然说长久来说这是不好的,但是这对当时的治国是很好的。
那么就让我们把焚书坑儒拆开来说,首先焚书,表面意思就是把书给烧掉,烧的也是儒书,在公元前213年,在秦廷举行的一个盛大的酒宴上,70多个博士一起举杯为秦始皇庆祝,场面非常的宏大,秦始皇看见了之后,很感动,在敬完酒之后,有一个博士站了出来说过去的秦国非常的小,地处西陲只是偏居一隅而已,现在的秦帝国可以说得上是疆域非常的辽阔了,到了现在,秦帝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了很多倍,而且现在六国已经全部被灭了,原来六国的土地上也已经被建立了郡县。所以,大秦帝国可以传之于万世了,这个博士说完之后,秦始皇非常高兴,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博士的话音刚落,另一个博士就站了出来,直接给秦始皇浇了一盆冷水,这个博士叫淳于越,他站出来说:商朝、周朝之所以能够传承近千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分封了他的子弟和功臣做诸侯,所以这些子弟和功臣可以辅佐天子,这样的话,天子才能使自己的国运长远,而现在,大秦帝国虽然统一了天下,但是皇上的功臣和子弟都没有得到分封,一旦出现特殊的情况,就没有人帮助中央政府来稳定大局,这是非常危险的,从淳于越的话中,可以听得出来,淳于越是主张要分封诸侯的,秦始皇听了两个博士的谈话之后,就下令把这件事情交给大臣们廷议,但是因为这两个人的意见是针锋相对的,一个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另一个则指出秦始皇的郡县制不如分封制,因此大臣们都不肯发言,以免惹祸上身 ,最终,李斯建建议焚书,焚书坑儒的焚书也就是这么来的。
焚书说完了,那就来说说坑儒,焚书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事情,从而揭开了坑儒的序幕,焚书的第二年,方士卢生和侯生在一块商议,说这个长生不老的仙药已经找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如果再找不到的话,秦始皇肯定要处罚他们的,然后从这个长生不老药,他们谈论到了秦始皇的为人、为政等各个方面,而且他们对秦始皇各方面的评价还都是负面的评价,最终这两个人商量了一下,觉得不能在秦始皇这继续呆着了,否则性命难保,于是二人携款逃跑了,卢生和侯生虽然逃跑了,但是这两个人做事很不谨慎,他们谈论的事情很快就被人报告给了秦始皇,而且此时二人已经逃跑了,所以,当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震怒,秦始皇之所以会发怒是因为秦始皇他认为他自己被骗了,然后秦始皇就下令,彻查这件事情,紧跟着就在京城进行大搜捕,然后就是审讯,而且在审讯的时候,被抓的这些人还相互揭发,最后一统计,有460多人参与了这件事情,最终,震怒之下的秦始皇下令把这些人全部杀了,并且秦始皇给这些方士定了一个妖言罪的罪名,这就是所谓的坑儒。
上面就是所谓的焚书坑儒,其实,判断焚书坑儒的好有两种视角,一种是现代视角,一种是当时视角,在秦始皇时代,秦始皇焚书是为了统一天下百姓的思想,使得秦帝国的政令能够很好地贯彻下去,并且也把一些对秦帝国的统治不利的学说打压下去。因此,在秦始皇时代,焚书是有利的,它对于维持秦帝国的统治是有利的,如果站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焚书就是不利的,因为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而不需要考虑对当时的秦帝国的统治是否有利,换一句话说,我们的重点是文化的传承,而焚书对文化的传承的损害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很多人觉得焚书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