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母亲与我住得不算远,步行十五分钟。母亲住的还是我们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设施陈旧,光线也不好。但老房子的优势在于有非常好的绿化。老房子处于一个大院里,院里共两橦三层楼的房,院里种植了许多的树木,经过几十年的生长已非常高大。
而后窗不远处的院外的竹条,风吹过时,仿佛都可从窗口伸手可及。鸟儿们更是常常挺立枝头,仿佛在呼唤我们,能不能给点食物呀……
无论秋天的桂还是春天的各种果树的花儿,都让这个老旧的院呈现一种城堡般的古朴并充满了绿意。因为楼只有三层,所以,在远处居然是看不见房子的,看见的,只是一大片绿荫。楼,已完全地被掩映在了树木之中。
院子里住的大多是老年人,所以原来的花圃也渐渐被开荒成小块的菜园,阳光下,鸟儿们嘻戏,花儿们渐次开放,也蛮有种世外桃源的景色。
我们其实是反对母亲居住在此的,尤其是父亲去世后。我们都希望母亲能搬出来 ,与我们任何一个子女住在一起。又或者住在我的边上,妹妹装修好,并特意给她留出房间的一直空置着的套房里。
但是,母亲却固执地坚持住在老房子里,任我们怎么说都不听。
二
昨天下午,估计好时间,我出门准备去陪老母亲走走路。一出小区大门,却见小区外的路上母亲的背影,正准备进到对面办公大院的门。只见这位老同志,左手臂下夹着一提圈纸、手里还提着足有24盒的牛奶箱,右手提了一个大大的袋子,里面装了一提抽纸、一瓶料酒、还有杂七杂八的一些东西。我赶紧跑上前,并叫了一声“妈”。老妈立马转过头来,看着我,脸上一副做错事等着被我批评的表情……
我接过老母亲手里的东西,老妈急急地给我解释,动动脑筋才好,免得得老年痴呆了。我笑笑,先肯定了老妈的能干,然后说,幸好我找快递,又一直找不到,所以正好遇上了。要知道,从我住的小区到老妈住的房子,足足得走十五分钟(还是我大长腿,走得快的计时),并且一路上,要么在修路,崎岖不平;要么在建楼,是一个大工地。东西重是一个方面,最主要是因为母亲眼睛白内障,手术后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们一直担心老人家走烂路。空手还算好,这样两手提着东西,万一绊一下怎么办哦。
其实我几乎每天都要去老妈那里逛一下,看看、聊聊、坐坐、观察下老人家有什么不舒服或需要。但是,老妈一方面觉得自己行的,没问题,另一方面怕麻烦我们,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
对于老母亲目前的情况,我们担心的同时也蛮放心:老母亲坚持自我按摩已长达三十年,所以对于自我保护方面足以令我们放心,并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另一方面老母亲是一个很小心的人,看似吓人的举动,老人家心里还是有数的。
同时,对于老母亲坚持住老房子,我们也渐渐理解并接受。不管怎么说,那儿是唯一她感觉自己说了算的地盘,老人家身在其中,感觉到一切都能在她自己的掌控之中,心里踏实着。并且已住了许多年,家里的东西与放置位,就是闭上眼,老同志都能立马知道哪是哪。
昨天,我也坐下来与老妈聊天的过程,告诉她,尊重是首要的。对于一个老年人,尊重依然是首要的。这个尊重,包括了尊重她的意愿、想法、做事行为方式与想要独立的意愿。作为子女,我们当然想要给予母亲最好的一切,同时,更重要的是,给予母亲想要的。但是,等老得已不能让我们放心了,还是要住在一起的。
四
我们家曾有过一位长寿老人——我的奶奶,属寿终正寝了,没有任何疾病,在老人家一百零三岁时离世。奶奶年轻时受过许多苦,三十来岁便守寡。也许年轻时的奶奶并不孤单,因为没机会没资格孤单,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大家子啊,都需要她来支撑着。但是年老时的奶奶绝对是孤独的。
我小时候回到老家时,奶奶总是忙碌着,忙里忙外;等到我长大后再回到老家,奶奶已不忙了,却总茫然地坐在那儿,眼光不知看向何方;等到我成年后再回到老家,九十多高龄的奶奶因为严重感冒一场,家里人害怕她摔倒,都不允许她下床了。从那时起,奶奶的全部生活范围基本是她的床了。躺着不动的人,时间越长,便越无法站起来,因为肌肉渐渐萎缩。更何况九十多的老人。
奶奶虽长寿,生命的最后八年却是躺着渡过的。那张睡过包括她在内,两位百岁老人的床,成了她的牢房;那页高高小小的窗,曾经是她唯一与外界的链接。等到老人家耳朵也听不见、眼睛也因白内障看不清时,长寿对于她而言也许只是折磨了。
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初病初愈,能有人扶着奶奶每天走动走动,老人家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吧;我常常在想,如果能有人时常将奶奶用轮椅推出去走走,老人家应该至少会幸福些吧……
那怕是百岁老人,也该有生活的质量与属于自己的意愿呀。这便是我想给老母亲表达的想法。
五
最近看完《西藏生死书》。
之前,我也与所有人一样,很排斥死亡这个词与话题。在《西藏生死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学习如何死,便是学习如何活!
如果,我们都学会了如何坦然地面对死亡,就如学会如何坦然地面对生而为人,必须承受的痛苦、脆弱,保持住我们心的开放,面对一切事,在我们追求爱和智慧的一生中,痛苦与脆弱便可以变成自己最大的盟友。
佛陀曰:凡是因缘和合的东西,自然会再分解。这是无法抗拒的法则。
这本书里还引用了朱迪 泰德邦所说:没有表达出来的忧伤,才会是永远持续的悲伤。悲伤是需要关注才能治愈的伤口。如果,我们不学会在健康时、年轻时,保持住心的开放来面对一切事一切痛苦与脆弱、年老、乃至死亡,那么我们便容易在痛苦、脆弱、年老,以及死亡来临之时,被它们控制住自己的心,成为它们的牺牲品。
“如果我们不能跨越隔离人类和自己本性的深渊,航向月球又能得到什么?”
所以,学会坦然面对,认识到生命的真正性质,从生命中学习。让我们都能成为潜在的佛,使自己与身边人,活得安详、死得安祥!
在心里播下一粒解脱的种子,它是不会被毁灭的,有一天,必将会绽放灿烂的花朵。
六
我们属于只有一个孩子的人,甚至还有许多人没有孩子。笑言老了只有进养老院成了我们常常挂在嘴上的话。但其实,谁真正会想进养老院里呢?正如今天朋友圈看的一篇关于养老院的文章,进了养老院,便真正过上了“三等公民”的日子了——等吃等睡等死。
那么,从现在开始,帮助好在世的母亲渡过有尊严有质量的老年生活;同时,也为自己终会到来的老年做好充分的准备。
毕竟,无论愿或不愿,这都是必须面对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