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新人想在职场获得个靠谱的印象,而不是孙悟空级别的能人,因为新手的技能经验,应变能力,远不及职场老手,后者需要时间沉淀。
新人的想法:靠谱意味办事牢靠,即使不出彩也不出错,四平八稳。
而经理或者HR具体标准:
1.可信的个人资质,人品问题
2.可靠的日常工作能力,技能
我以前有个朋友大明,在原单位上班的时候,因为是个新人,很想结识一些职场前辈,有个头脑活络,资历较老的大学生同事A,颇得副总赏识,提为助手。大明和他闲聊过一次,感觉口才不错,思维敏捷,其他则无感。过后不久,单位就爆出消息,A因为挪用公款被调查,最后灰头土脸离开了,副总没有牵涉,但也脸上无光。
大明谨记这个教训,千里马也需要有点节操,不然连累了伯乐。然鹅,大明以后表现虽然中规中矩,但在职场,仍没有获得青睐,因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大家认可,严重不靠谱。
原因之一:工作没什么技术性,也没有前景,没有学习的动力。
原因之二:自己不喜欢,却不知道从事什么工作好。
后来,大明冲动之下,留下辞职书去了广州,希望开启人生的新篇章,万一踏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那不爽歪歪了。最不济,也学点本领回来。
去了之后,发现自己啥都不会,只能跑业务拉广告,每天打电话坐公交车,想起正在吃老本,连微薄的保底收入都没有,看着路边的烧鹅,煲仔饭和红豆冰,咽了咽口水,告诉自己早上吃过肠粉,昨天吃过鱼片粥,不能再奢侈了,五花八门的粤式早茶点海报,看了一遍,终于到公司门口小摊买了两个山东馒头。
三月后,拉到第一笔广告,只敢去麦当劳点了个芝士汉堡,计算一下拉广告收入,和原来单位收入三个月收入一样。
突然感觉,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能力不足时,财运也不佳,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老板婉言辞退了他,大明也不敢开启作死模式,揣着学会的一点本领……流利的粤语,回到故乡(貌似有点语言天赋)。
在KTV里字正腔圆的几曲《海阔天空》《红日》,收获吧台小妹几枚迷恋的眼光,又让自己激活了,不能再颓废了。
前前后后换了几份工作,都没有干长久下去,证明自己真TMD的废柴,直到后来,托关系找了份稳定的工作。
珍惜这份工作,虽然心里还是很野,理智告诉他,稳定压倒一切。
上班老老实实的把工作安排好,期间也被同事上级不断“弹劾”,慢慢的,有事情和领导同事互相协商,确认,复核,偶尔和大家K歌烤串,消除了一些交流的误会隔阂,人多力量大,有事互相提醒,互相帮衬,工作失误越来越少。
或许他活成了靠(中)谱(庸)的职场人。
时间弹指一挥就是十年。
后来,我们为了理想,各奔前程。
好基友渐渐的很少联系了,
听说他喜欢学习各种知识,多学少成,依旧平凡。
再次见到他时,已为人父多年,请我喝茶,没有了年轻的棱角锐气,也没太多油腻大叔的质感,笑问他是不是早晚用大宝。
他开始吹牛,为了理想,不断学习,学习让他不断的思考前进,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而记录在脸上,就是年轻的心态。
我对此嗤之以鼻,理想?早就戒了,不过还是想听什么理想。
他说,自己想帮朋友,想自己创业,发现多年来一事无成,想成为一个靠谱的大叔,缺少的就是:
3.拿的出手的赚钱技能,个人能力
希望他的理想可以实现,
这样可以再请我吃顿烤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