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要跟大家从人文角度谈谈对疾病和医学的认识。
疾病与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密切关联。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个体康复,还要使人适应环境,成为一个活出生命价值的社会成员。因此,医学不仅是科学的,还是人文的。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医学对疾病来说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人的有限理性在认识人体疾病上的表现。老话说,“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这反映了传统中国人已经认识到医生对某些疾病是无能为力的。国内某大学医学院院长(西医)也曾说过:“人有三分之一的疾病是不需要医的,比如感冒可以自愈;有三分之一的疾病是无药可医的,比如一些晚期癌症,现代医学无能为力;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类疾病是医生可以医好的。”所以,我们必须对医学的有限性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中医和西医一样,既有妙手回春的“神医”,也有庸医。听过梁冬徐文兵对话《黄帝内经》的朋友可能听徐文兵说过,由于美国有一套评价中医的标准性考试,是由犹太人发明的,结果导致很多高水平的中医在美国行医。相反,中国内地缺少这样一套评价中医医术的标准化考试,结果导致中国的中医医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体不如美国的中医医术水平高。很多人不相信中医批判中医,是用好的西医和差的中医进行比较,这是犯了根本性的逻辑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把好的中医与好的西医进行比较,差的中医与差的西医进行比较。否则,很难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最后,学中医,先识字。明代医家缪希雍说过,“凡为医师,当先读书;凡欲读书,当先识字。”也就是说,先理解汉字的本来含义,才能够读得懂中医古书。由于中国内地推行白话文已有百年的历史,推行简体字也有六十余年的历史,结果很多现代人已经不认识正体字/繁体字,不懂得汉字最初的内涵,读不懂古书。如今的中国人,已经很少有人读《说文解字》,能够读懂的人也寥寥无几,更不用说读懂《黄帝内经》《伤寒论》这样的中医古书了。
现在,不少国人学中医入门,是从听梁冬徐文兵对话《黄帝内经》的广播开始的。也有一些人学中医,是从读李辛的《经典中医启蒙》或者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开始的。我认为,学中医,不能不读医书。要读医书,应该先认识汉字,理解汉字的本来意思入手。只有清楚汉字的本来意思,才能理解《黄帝内经》《伤寒论》这样的中医经典。
从中医的视角理解汉字的本来意思并不容易。幸好中医名家徐文兵写了两门中医启蒙书:《字里藏医》和《知己》。从身体和疾病的常用汉字开始,讲解汉字的内涵,以及在中医里的意义。我认为,徐文兵的“识字书”应该是非常基础且有效的中医入门书。
欢迎讨论。
参考资料:
1、王一方,《医学人文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徐文兵,《字里藏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徐文兵,《知己》,海南出版社2018年版。